水旱频传接井疆,画船箫鼓半荒凉。
欣逢悃愊无华吏,往拯租庸积困乡。
郡守贤如龚渤海,州民穷有郑荥阳。
此行直比阳春脚,膏雨随车到一方。

诗句解析:

  1. 水旱频传接井疆,画船箫鼓半荒凉。
  •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一个因水旱灾害而荒废的场景,“画船箫鼓”则描绘了在这样荒废的背景下,依然有人举行娱乐活动的情景。
  • 赏析:通过对比荒废与热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1. 欣逢悃愊无华吏,往拯租庸积困乡。
  • 注释:“悃愊无华”意为诚实而不华丽,“积困乡”指的是遭受严重困难的地方或地区。
  • 赏析:诗人在这里赞扬了那些诚实而勤奋的官吏,他们前往贫困地区帮助解决问题,显示出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实际行动。
  1. 郡守贤如龚渤海,州民穷有郑荥阳。
  • 注释:这里的“郡守”是指地方官员,“龚渤海”是东汉时期的名臣,“郑荥阳”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或地名。
  • 赏析:通过提到历史人物或地名来表达对这些地方官的尊敬和对他们工作的认可。
  1. 此行直比阳春脚,膏雨随车到一方。
  • 注释:这里用“阳春脚”比喻这次行动如同春天的温暖一样,能够带来生机和希望;“膏雨”则是形容恩泽如同春雨一样滋润大地。
  • 赏析: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这次行动的美好愿景,认为它能够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译文:

  1.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井田荒芜,画船箫鼓声中透露出一丝荒凉。
  2. 喜遇诚实不华而勤奋的官吏,他们前往贫困之地解救人民的困境。
  3. 郡守像东汉的龚渤海一样贤明,州民虽然贫穷但有像郑荥阳这样的名士。
  4. 此次出行好比春风拂面般温暖,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地滋润大地。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情感态度。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