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帐辰旗紫逻长,极天晴色辨微茫。
黄榆不断庭方路,白日能消冰雪光。
猎骑嘶风争北向,野鹰随雁亦南翔。
西山苍霭遥相接,直似登临在帝乡。
【注释】
甲帐:指皇帝的帐篷。辰旗:指皇帝的仪仗队。紫逻长:指皇帝的仪仗队很长。极天:指最高的天,形容天空极高。晴色:晴天。辨微茫:辨别细微之处。黄榆:即黄金榆,一种树。庭方:指庭院方正。白日:太阳。能消冰雪光:指太阳的光芒能够消除冰雪的寒冷。猎骑:指打猎时骑马的人。嘶风:指马叫声很大。争北向:指争相往北跑。野鹰随雁亦南翔:指野鹰和大雁一样向南飞翔。西山:指西边的山。苍霭:指浓雾或云气笼罩着山峦,显得苍翠而昏暗。遥相接:指远处的山峦彼此相连。直似登临在帝乡:好像登上高处,就到了皇宫里。
【赏析】
此诗是作者扈驾至兴安岭时所写,表达了他扈驾途中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第一句“甲帐辰旗紫逻长”,点出皇上的仪仗队的规模和气势。“甲帐”指皇帝的帐篷。“辰旗”指仪仗队中旗帜的颜色。“紫逻长”是指仪仗队的行列非常整齐,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紫黑色的长龙。
第二、三句写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视线远达天际,连细微的地方都看得清清楚楚。“黄榆不断庭方路”,“黄榆”是一种树,这里泛指树木。“庭方”指庭院方正。“白日能消冰雪光”,意思是说太阳的光芒可以融化冰雪,使它们消失,表现出阳光的灿烂。
第四、五句描写了狩猎的情景,有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猎骑们争相向北奔跑。而大雁南飞的景象也映入眼帘。“野鹰随雁亦南翔”,意思是说野鸡跟着大雁一起向南飞行。“西山苍霭遥相接”,写的是西山的远景,浓雾弥漫,山峰连绵,仿佛近在咫尺,与“帝乡”遥遥相望。
最后两句“直似登临在帝乡”,写出了作者站在高高的山巅上,放眼眺望远方,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又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