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阏竹藤缘底事,偶因展卷一欷歔。
武成或取二三策,战国漫夸短长书。
未到流传成帝虎,不应磊落鄙虫鱼。
曾从颜氏看家训,何用和凝百卷馀。

偶题

天阏竹藤缘底事,偶因展卷一欷歔。

武成或取二三策,战国漫夸短长书。

未到流传成帝虎,不应磊落鄙虫鱼。

曾从颜氏看家训,何用和凝百卷馀。

注释:

  1. 天阏竹藤缘底事:天阏山的竹子和藤蔓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在询问天阏山的自然现象或历史事件。
  2. 偶因展卷一欷歔:我偶然展开书卷,不禁感叹一声。“欷歔”是叹息声,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事件的感慨。
  3. 武成或取二三策:武成时期的政策或战略有何种选择,或者有哪些重要的决策?这是在讨论历史上的政治决策。
  4. 战国漫夸短长书:战国时期的书籍常常夸大其词,强调自己的长处。“漫夸”是指随意夸大其词,而“短长书”则指的是战国时期的书籍。这里批评战国时书籍的夸张手法。
  5. 未到流传成帝虎:这种思想或理论还未广为人知,尚未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帝虎”在这里比喻为帝王之威,表示某种思想或观念还未被广泛接受。
  6. 不应磊落鄙虫鱼: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才华出众而自视过高,看不起那些平凡的小虫子小鱼。“磊落”在这里形容一个人心胸开阔、志向高远,“鄙”是轻视的意思。
  7. 曾从颜氏看家训:我曾经跟随颜氏学习过家族的教育训诫。“家训”是指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教育准则或规范。
  8. 何用和凝百卷馀:那么,为什么还要追求那些无用的知识呢?“和凝百卷馀”可能指的是某位学者的著作非常丰富,但在这里可能是用来反问为什么要追求那么多无用的知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进而探讨了知识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诗中运用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