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双屐旧曾携,转觉清游爱会稽。
白塔红亭山向背,赤栏乌榜岸东西。
波光拂镜群鹅浴,竹气通烟一鸟啼。
野老岂知身入画,满田春雨自扶犁。
【注释】
谢家双屐:指谢安,他是东晋时有名的清谈家。他经常穿着白色鞋子,喜欢在山阴道上行走。双屐,即两双鞋。
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是古代著名的旅游胜地。
白塔红亭:指山阴道上的古迹。山阴道,指会稽山中的道路。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诗句。
赤栏乌榜:指水路。赤栏,红色栏杆。乌榜,黑色船篷。
波光拂镜群鹅浴:指湖面波光闪烁,一群野鸭在水中游泳。拂镜,比喻水面的波纹。
竹气通烟一鸟啼:指竹林的清香透过烟雾传来,一只鸟儿在啼叫。
野老:指当地的农民。
身入画:形容风景非常美,像一幅画一样。
扶犁:耕地的农具,这里指耕作。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借描写山阴道上的景象,抒发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以清新的笔调,细腻的描绘,把山阴道上的美景写得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谢家双屐旧曾携,转觉清游爱会稽”,写山阴道上的风景。谢家是谢安的代称,谢家双屐,即谢安所穿的白色鞋子。这句意思是说,谢家曾经携带过双屐,在山阴道上行走欣赏风光。“转觉”二字表现了由感于自然之美而引起的内心愉悦之情。“清游”二字写出了游人的心情轻松愉快,喜爱自然景色。“爱会稽”一句点出了游览地点。这两句为全诗的总领,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白塔红亭山向背,赤栏乌榜岸东西”,描写了山阴道上的景观。白塔、红亭是山阴道上的古迹,山向东,亭向西,山与亭相望,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赤栏乌榜是水路的标志,赤栏指的是红色栏杆,乌榜指的是黑色船篷,赤栏乌榜指代水路。岸的东西方向,说明是在行进之中,也表现了诗人对山阴道上景观的兴趣和喜爱。
颈联“波光拂镜群鹅浴,竹气通烟一鸟啼”,进一步描写了山阴道上的景色。波光是指湖面上荡漾的水波,拂镜指波纹摇曳,犹如镜子一般,群鹅在水中洗浴,形象生动。竹子散发出的香气通过雾气弥漫开来,一只鸟儿在啼叫。
尾联“野老岂知身入画,满田春雨自扶犁”,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野老指的是当地的农民,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仿佛置身于画中。然而,这些美好的风景却无法让农民了解,他们只能通过耕作来维持生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山阴道上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