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东风寒,徐尚书家春未残。
半篙新水渌忍唾,两树碧桃红耐看。
蛙黾幸未聒人耳,蛤蜊大可充君盘。
一番相过一冒雨,笑口欲开尔许难。

【注释】

三月三日东风寒,徐尚书家春未残。——三月三曰是上巳节日。徐尚书是当时著名文史大家徐渭的父亲;他的儿子也以诗才闻名。“寒”,点出天气,“东风”即春风。

半篙新水渌忍唾,两树碧桃红耐看。——“新水”指江面,“渌”(lù)即清澈见底。“两树”指桃花。桃花盛开,颜色鲜艳,耐人欣赏。

蛙黾(mǐn)幸未聒人耳,蛤蜊大可充君盘。——“蛙黾”即青蛙,“聒”是叫嚷的意思。“蛤蜊”是一种海生贝类,可以作为食物。这里用“蛤蜊”比喻食物丰富。“君盘”指盘中美食。

一番相过一冒雨,笑口欲开尔许难。——“相过”指一起度过风雨,“冒雨”即淋着雨。“尔许”即如此。作者和竹垞以及儿建一起赴淮江招,一路上冒着雨,他们的心情愉悦,所以笑口常开。

赏析:

这首诗作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春。时值上巳节,诗人与友人同游徐渭的家乡,在徐府门前,观赏了盛开的桃花和碧桃。春光明媚,心情愉快,一路欢歌笑语,不觉来到了淮江边。但突然下起大雨,他们只好冒雨前行,尽管雨中行进十分艰难,但心情依然舒畅,于是便有了这首《上巳雨中同竹垞及儿建再赴淮江招》。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

首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描写景物打下基础。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春日里,江面碧绿如染,清澈见底。两岸,桃花盛开,红艳似火,色彩艳丽,令人陶醉。颈联写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热爱之心。

尾联则写自己和朋友们在雨中同行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他们一路欢歌笑语,心情舒畅,仿佛忘却了所有的忧虑和烦恼,只是享受着这美妙的时光。这种心情,使人们感到无比惬意。

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热爱之情。同时,诗中的景物也寓意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