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钟鼓付盲聋,都入闲吟静啸中。
败竹行疏犹响雪,枯桑叶尽自鸣风。
物情豹隐龙蛇蛰,岁事星回日月穷。
不信邹生居黍谷,能吹暖律挽天工。

岁寒杂感之三

文章钟鼓付盲聋,都入闲吟静啸中。

败竹行疏犹响雪,枯桑叶尽自鸣风。

物情豹隐龙蛇蛰,岁事星回日月穷。

不信邹生居黍谷,能吹暖律挽天工。

注释:

文章:指诗词歌赋等文学创作。钟鼓:古代乐器中的钟鼓,此处泛指音乐。都:全都。都入:全部进入。闲吟静啸:悠闲的吟咏和呼啸。

豹隐龙蛇蛰:形容隐藏得非常隐秘、深奥,就像豹子在冬眠时只露出一只角一样。

豹隐龙蛇蛰:比喻事物或人物的才能被深深埋藏,暂时不显露出来。

岁事星回日月穷:岁事:指年成。星回:即星转,表示季节更替。日月穷:指日月运行到尽头,表示时光流逝。

邹生:指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思想家庄子。邹生居黍谷:庄子曾做过梁惠王的宰相,后来隐居于邹地(今山东邹县)。这里用庄子来代表那些能够洞察世事、超脱尘世的人们。

能吹暖律挽天工:能吹:指能吹奏乐。暖律:指温暖的乐曲。挽:牵引。天工:指大自然。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掌握时势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岁月变迁、物换星移的诗。诗人以“岁寒杂感”为题,抒发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主要描绘了四季更迭的景象,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文章钟鼓付盲聋”,意味着那些华丽的文章和美妙的音乐都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有的价值和意义,只剩下了空壳和无用之物。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看法,他认为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已经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本真。

颔联“败竹行疏犹响雪,枯桑叶尽自鸣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竹子虽然已经衰败,但是仍然有响声;桑树虽然已经枯萎,但是仍然有风声。这里的“响雪”和“自鸣风”都是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声音和现象,它们似乎在暗示着某种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使得自然万物都能够继续存在下去。

颈联“物情豹隐龙蛇蛰,岁事星回日月穷”则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在这里,“豹隐龙蛇蛰”是指动物们都躲起来不再活动;而“岁事星回日月穷”则是指时间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两个句子都在表达一种无法逆转的趋势,即一切都将走向终结。

尾联“不信邹生居黍谷,能吹暖律挽天工”则是在最后给出了一个结论。这里的“邹生”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他被认为是一位能够洞察世事、超脱尘世的人物。诗人认为庄子这样的人才能够吹奏出温暖动人的乐曲,来挽住天地间的力量。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因此诗人对庄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整首诗通过对四季更迭、自然界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世事的感慨和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