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气霞光水洗鲜,孤城深入镜中天。
杏花风暖高楼笛,柳色烟浓隔浦船。
蜡屐半生凡几两,青𫀆一梦忽三年。
壮心敢拟桓宣武,直为攀条也自怜。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首先来看第一句:“露气霞光水洗鲜”。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露气和霞光交织在一起,仿佛被水洗过一样,显得格外清新。这里的“露气”指的是清晨的露水,而“霞光”则是指夕阳的余晖。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清新,为后面的诗句铺垫了背景。

接下来是第二句:“孤城深入镜中天。”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城市比作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天空的倒影。这里的“孤城”指的是济宁的一座古城,而“镜中天”则是指天空在水中的倒影。这种比喻既富有诗意,又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独特感受。

然后是第三句:“杏花风暖高楼笛,柳色烟浓隔浦船。”这句诗描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杏花盛开,春风拂过,吹得人们心旷神怡;高楼之上传来悠扬的笛声,与远处船只上的柳色相映成趣。这里的“杏花”和“楼笛”都是春天的象征,而“柳色烟浓”则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

接着是第四句:“蜡屐半生凡几两,青𫀆一梦忽三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诗人自嘲说自己曾经穿过的鞋子已经磨损了半生,而自己却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许多年。这里的“蜡屐”指的是古代的木屐,而“青𫀆”则是指青春。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第五句:“壮心敢拟桓宣武,直为攀条也自怜。”这句诗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他敢于效仿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桓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然而,他也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和悲伤,甚至有些自怜。这里的“桓宣武”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桓温,而“攀条”则是指攀附权势的意思。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也反映了他的无奈和悲伤。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历史人物的借鉴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的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