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饭初来似趁虚,可能弹铗赋归与。
故人馆俸惭供米,久客江城爱食鱼。
垂饵欲分钩上粒,劝餐恐有腹中书。
频年自识劳薪味,指动无端忽累渠。
【注释】
上臣:指作者。
裹饭:用布包着的饭,比喻微薄的俸禄。
趁虚:利用空子。
弹铗(jiá)赋归与:战国时范雎离开魏国,魏文侯曾送他一只铗,说:“我听说商汤时伊尹离开夏朝,曾敲了三下他的剑匣子,说:‘让我回去做羹汤吧!’现在您也该敲一敲您的剑匣子了吧!”这里是比喻自己辞官归隐。
故人馆俸:老朋友的馆职俸禄。
愧:惭愧。
爱食鱼:喜欢吃鱼。
垂饵:钓鱼。
劝餐:劝告吃饭。
累渠:累及别人。渠,代词,他。
【赏析】
此诗是诗人辞官归乡后写给同乡友人左子的一首答谢诗。全诗写自己为故人馆职而感激,并以此相报。语言质朴,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厚友谊和对家乡风物的眷恋之情。
首联“裹饭初来似趁虚,可能弹铗赋归与”。意思是说,刚到异乡时生活清苦,如同打鱼人趁着空虚捕鱼一样。这两句诗通过夸张、拟人等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初到异乡时的艰辛处境。
颔联“故人馆俸惭供米,久客江城爱食鱼”。“馆俸”即馆舍的俸禄,这里指朋友的职务薪俸。“爱食鱼”,既写出了朋友的待遇优厚,又写出了自己对故乡风物的怀念。
颈联“垂饵欲分钩上粒,劝餐恐有腹中书”。“垂饵”即垂钓,“劝餐”即劝人饮食。这两句诗以渔夫垂钓为喻,写出自己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诗人将自己比作渔夫,将故人比作钓鱼者,将自己比作鱼儿,将故人的馆职比作鱼钩上的饵,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尾联“频年自识劳薪味,指动无端忽累渠”。意思是说,多年来自己尝过辛酸苦楚的味道,忽然间就累及了他(指朋友)。这两句诗以自己的身世变化为背景,写出了诗人对自己过去所经历的艰辛生活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