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别筑相州堂,使节移来自武康。
公独勤劳兼将相,谁能事业更文章。
威名要取雄殊域,宦迹何嫌避故乡。
碑版两朝尊顾命,岂徒一记重欧阳。
”`
锦衣别筑相州堂,使节移来自武康。
公独勤劳兼将相,谁能事业更文章。
威名要取雄殊域,宦迹何嫌避故乡。
碑版两朝尊顾命,岂徒一记重欧阳。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凌义渠所作《邺中诗·其四》。全诗通过对邺中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成就与贡献。首两句通过“锦衣”和“使节”两个意象,形象地勾勒出邺中官员的显赫地位和权力象征。第三句则通过“公独勤劳”和“谁能事业”的对比,突出了官员们卓越的工作能力和崇高的事业理想。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邺中官员在政治舞台上所做成就的肯定和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功绩不仅局限于此,还远播至后世。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邺中历史的尊重和怀念,又表达了对古代官员们卓越才华和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
注释:
- 邺中:指中国历史上的邺城地区,这里代指当时的官员们所生活的时代环境。
- 锦衣:华丽的衣服,此处比喻官员的身份和地位。
- 相州堂:指邺城中的重要建筑之一,象征着官位或权力中心。
- 使节:古代使者的通称,这里指官员们作为外交使节的角色。
- 公独:指官员个人独自承担重任或做出显著贡献。
- 将相:古代高级官职的总称,这里特指官员们担任的重要职位。
- 威名:声誉和威信,形容官员的声望和影响力。
- 雄殊域:在广阔的地域内表现出卓越和非凡的能力。
- 宦迹:官员的仕途轨迹,这里强调官员们的政治生涯。
- 碑版:指墓碑石刻,这里比喻官员们的历史功绩被后人铭记。
- 两朝:指前后两个朝代,即本诗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邺中官员们所处的时代。
- 顾命:指临终前嘱托或遗命,这里表示对邺中官员们的期望和信任。
- 欧阳:即欧阳修,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这里借指对邺中官员的赞誉。
译文:
锦衣别筑相州堂,使节移来自武康。
公独勤劳兼将相,谁能事业更文章。
威名要取雄殊域,宦迹何嫌避故乡。
碑版两朝尊顾命,岂徒一记重欧阳。
注释:
- 锦衣别筑相州堂: 意指在邺城中,有一座豪华的建筑被特别建造出来作为官员们的办公场所。”锦衣”一词常用来描述华丽或尊贵的物品和服饰,这里用来比喻官员们的高官显爵;”别筑”则意味着这座建筑是专门为了官员们而特别建造的,突显了官员们的尊贵地位。”相州堂”则是这座建筑的名字,可能位于今河北省境内的邺城地区。
- 使节移来自武康: “使节”通常指的是外交官或官方使者,他们肩负着传达信息、交流文化的使命。”移自”表示这些使节是从其他地方调任到邺城的。”自武康”则可能是一个地名,但具体位置不详。这一句可能是在描述邺城中官员们的职责和使命,即他们作为使节代表国家或地区进行外交往来和文化交流。
- 公独勤劳兼将相: “公”在这里指代特定的官员,”独”表示这种勤劳和努力是与众不同的、杰出的。”勤劳兼将相”则是指这位官员不仅在工作上非常勤奋,而且同时担任了重要的军事或政务职务。这样的描述强调了官员们在职责范围内表现出的卓越能力和责任感。
- 谁能事业更文章: 这句话表达了对官员文采和治理能力的高度评价。”事业”指的是官员们在行政、军事或其他领域的政绩或成就;”文章”则可能是指他们的写作才能或文治成绩。这里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假设性的评价,即没有比得上他们事业与文采的官员。
- 威名要取雄殊域: “威名”指的是名声和威望,”要取”表明追求或争取。”雄殊域”指的是在广阔的地域内展现出卓越和非凡的能力,可能是指在对外关系、军事征战或其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这一句强调了邺中官员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 宦迹何嫌避故乡: “宦迹”指的是官员们在仕途上的足迹或经历,”无嫌避故乡”则表达了一种自豪或骄傲的态度,意思是他们并不因为远离家乡而感到羞愧或不安。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政绩和贡献能够超越地域的限制,成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 碑版两朝尊顾命: “碑版”通常指的是石碑或碑文,这里可能是指纪念性的文字或铭文。”两朝”指的是前后两个不同的朝代,即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邺城中官员们所处的时代。”尊顾命”表示对这些碑版的重视和尊敬,可能是因为它们记录了官员们的事迹或贡献。这一句可能是在强调这些碑版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是对邺中官员们的一种褒扬和纪念。
- 岂徒一记重欧阳: “岂徒一记重欧阳”这句话中的”岂徒”表示不仅限于,”一记”可能是指某种形式的记载或记录。”重欧阳”则可能是对某人的尊称或昵称,指的是欧阳修。这里的表述可能是在表达对邺中官员的赞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的成就或贡献,而是因为他们的整体价值和贡献超越了一般水平。这也反映了对邺中官员的全面认可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