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虑山色尚苍苍,太尉登朝事可伤。
岂有公孤能翊汉,早知废立总由梁。
势成刻兔骄三辅,祸始金蛇恨永昌。
惭愧上书收葬吏,犹传郭亮配杨匡。
邺中咏古四首 其三
林虑山色尚苍苍,太尉登朝事可伤。
岂有公孤能翊汉,早知废立总由梁。
势成刻兔骄三辅,祸始金蛇恨永昌。
惭愧上书收葬吏,犹传郭亮配杨匡。
诗句解读:
- 林虑山色尚苍苍:“林虑山”指的是位于中国河南省境内的一处山脉,“苍苍”形容山峦连绵不断,郁郁葱葱的景象。此处诗人通过描绘林虑山的自然风光,为下文的叙述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庄重的背景。
- 太尉登朝事可伤:“太尉”通常指代古代高级军事或文职官员。这里的“登朝”意味着登上政治舞台,而“事可伤”则表达了诗人对太尉因政治变故遭遇不幸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情。
- 岂有公孤能翊汉:“公孤”在此处指的是朝廷中的高官重臣。诗人在此提出了质疑,是否真的存在那些能够辅佐汉室、振兴国家的杰出人物?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局变迁和人才选拔的深刻忧虑。
- 早知废立总由梁:“废立”指代皇帝的更换,“总由梁”可能指的是某种权力斗争或阴谋,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动荡、权谋纷争的担忧。
- 势成刻兔骄三辅:“势成刻兔”比喻形势急转直下,如同兔子被猎人追射,无法逃脱。这里的“骄三辅”可能指的是骄傲自满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地方势力,诗人通过此句批判了这种盲目自大和忽视危机的态度。
- 祸始金蛇恨永昌: “金蛇”在这里可能指代某种象征性的祸端或灾难,诗人通过“恨永昌”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和遗憾。
- 惭愧上书收葬吏:“惭愧”表明诗人感到羞愧,可能是因为自己未能及时阻止或解决这些危机。“上书收葬吏”则暗示诗人曾试图通过上奏文书来解决问题,但最终未能如愿。
- 犹传郭亮配杨匡:“郭亮”可能是某位历史上的人物,而“配杨匡”则表示他被后人以某种方式纪念或评价。这里可能是在提及郭亮的历史事迹,以及后人对他的态度和评价。
赏析:
这段诗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和政治局势的忧虑与感慨。通过对林虑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又充满历史感的氛围。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刻兔”、“金蛇”、“惭愧”、“配杨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历史回望,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探讨和情感表达。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度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和政治局势的忧虑与感慨。通过对林虑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又充满历史感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