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鼎盛十朱轮,仕籍君偏比积薪。
早岁科名曾入洛,半生官况两游秦。
时平不设当关戍,路僻稀逢入蜀人。
邓艾城边闲草木,也教穷谷识阳春。
注释:
一家鼎盛十朱轮,仕籍君偏比积薪。
- 一家人都富贵显赫,而你(陈梅溪)却像堆积的木柴。
- “朱轮”指高官显贵,“积薪”比喻地位低下。
- 形容自己仕途顺利,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
- 用“朱轮”和“积薪”两个词来形容陈梅溪与别人的地位差异。
- 表达了对陈梅溪仕途不顺的同情。
早岁科名曾入洛,半生官况两游秦。
- 年轻时科举考试中举,曾经去过洛阳。
- 在官场上历经坎坷,曾在秦地任职。
- 描述了自己早年的科举经历和后来的官场生涯。
- 通过“入洛”和“游秦”两个词来描绘自己的历史。
时平不设当关戍,路僻稀逢入蜀人。
- 和平时期不设立边防要塞(当关戍),道路偏僻很少有人经过(入蜀)。
- 表达了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遇。
- 通过“时平”和“路僻”两个词来体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己的境遇。
邓艾城边闲草木,也教穷谷识阳春。
- 邓艾城边的草木已经荒芜了(闲草木),但也能让人们认识到春天的到来(识阳春)。
- 用“闲草木”和“识阳春”来形容陈梅溪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 通过比较邓艾城边的景象和自己的处境来表达这种坚韧和乐观的态度。
- 体现了作者对于陈梅溪的赞赏和鼓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陈梅溪的祝福和鼓励。全诗以“一家鼎盛十朱轮”起兴,通过对比自己与陈梅溪的地位差异,表达了对陈梅溪仕途不顺的同情。接着,诗人回忆了自己的过去,描述了自己年轻时的科举经历和后来的官场生涯。然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时期的感慨和对偏僻道路的无奈。最后,诗人以“邓艾城边闲草木”和“也教穷谷识阳春”两个意象收束全诗,既表达了对陈梅溪的赞赏和鼓励,又传达出了一种坚韧和乐观的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