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含沙岂有因,何当举国逐浮尘。
险经负羽沉舟会,勇作抽帆到岸人。
难挽颓风归太古,独回天意入阳春。
渔樵一席谁争得,私第归来尚角巾。

徐公将南归感恩述事六首,其四:

水底含沙岂有因,何当举国逐浮尘。
险经负羽沉舟会,勇作抽帆到岸人。
难挽颓风归太古,独回天意入阳春。
渔樵一席谁争得,私第归来尚角巾。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水底含沙岂有因?”: 这句诗意味着在水底的泥沙中,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暗示事物的发展并非由单一原因引起。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复杂现象的思考,即许多因素可能共同作用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 “何当举国逐浮尘?”: “何当”表示何时,而“举国”则表示整个国家。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愿望或期待,希望国家能够摆脱表面的浮华,回归本质。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
  • “险经负羽沉舟会,勇作抽帆到岸人。”: 这里的“负羽”可能是指背负着沉重责任或使命前行,而“抽帆”则形容迅速前进的样子。整句话描绘了一幅努力克服困难、勇敢前行的场景,展现了诗人面对挑战时的坚定和勇气。
  • “难挽颓风归太古,独回天意入阳春。”: “颓风”可能指颓废的社会风气或趋势,而“太古”则代表古代的淳朴时代。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希望改变现状的愿景,认为虽然社会风气难以完全回到古代的纯净,但仍然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推动正面的变化。
  • “渔樵一席谁争得?私第归来尚角巾。”: 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隐居生活的清高与世态炎凉的反差。在这里,诗人通过描述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的聚会场景,暗示了自己选择隐退的原因。同时,他提到自己回到家乡后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这反映出他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

结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展示了徐公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个人价值观的体现。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独立和道德纯洁的生活理念。这种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修养和提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