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应风月属平章,绿野仍开旧日堂。
玉烛年调光宅里,沙堤柳合善和坊。
门无铃鼓轩车静,架有图书御墨香。
一桁朝衣双进酒,森森玉树又成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相国明公寿宴诗四章 其三》。全诗如下:
未应风月属平章,绿野仍开旧日堂。
玉烛年调光宅里,沙堤柳合善和坊。
门无铃鼓轩车静,架有图书御墨香。
一桁朝衣双进酒,森森玉树又成行。
注释:
- 未应:不应该。风月:指宴会中的歌舞娱乐活动。
- 平章:宰相。
- 绿野:指郊外的自然景色。仍开旧日堂:仍然保持着往日的繁华。
- 玉烛:这里指宫廷中的音乐。年调:一年的调式。光宅里:指皇宫。
- 沙堤:指京城的大道边。柳合:柳荫下的街道。善和坊:长安城内的一个街区。
- 轩车:指高级官员的车驾。静:安静。
- 架有:书架上摆满了。御墨香:皇帝的御用笔墨散发出来的香味。
- 一桁朝衣:穿着一桁长袍(古代官员的官服)。双进酒:两人一起敬酒。
- 森森玉树:形容树木长得非常茂密像玉树一样。又成行:又形成一排排的队伍。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庆祝一位宰相的寿宴而作的长篇诗。诗中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对宰相的敬意和祝福。首句“未应风月属平章”,意味着这样的宴会不应该是寻常的,而是应该属于这位宰相的。第二句“绿野仍开旧日堂”,则表达了宴会在原址继续举办,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的句子“玉烛年调光宅里,沙堤柳合善和坊”,描绘了宴会现场的华丽景象。玉烛代表华美的乐音,年调指的是每年的调色,都暗示着宴会的盛大与尊贵。沙堤柳合则形容了宴会地点的自然环境与和谐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门无铃鼓轩车静,架有图书御墨香”进一步描述了宴会的情景。没有喧闹的铃鼓声和轩车的喧嚣,只有安静的氛围和书籍的香气。这两句展现了宴会的宁静和高雅。
最后一句“一桁朝衣双进酒,森森玉树又成行”则是对宴会参与者的描述。他们穿着整齐的朝衣,一起举杯饮酒,如同玉树一般排列整齐。这里的“森森玉树”既形容了人物的仪态,也象征着他们的团结和力量。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传递了对嘉宾的尊重和对宴会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繁荣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