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晓发闻秋铃,千山万山叠翠屏。
秦关百二阅天险,蜀道一双占使星。
地远人才指可数,乱馀风物愁初经。
同行有约吾竟负,让尔剑阁题新铭。
【注释】
①时庵先生:指王士禛。典试:主持考试,即主考官。四川: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成都。
②秋铃:秋天的铃声,这里用来形容早晨驿路的景色。翠屏:绿色的屏障。形容山色青郁,层层叠叠,如同屏障一般。
③秦关百二:秦关是函谷关,在今陕西宝鸡,是古代的险要关隘,“百二”是形容它的战略位置重要,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威力。天险:天然险要。
④一双:比喻两道险阻。占使星:古人认为蜀道险峻,能通过的人是有福气的,因而被称为“使星”。
⑤地远:指四川远离京都。人才:指科举中的优秀者,也指当地的人才。指可数:形容稀少。乱馀:乱后,指战乱之后。风物:景物。愁初经:形容战后荒凉的景象。
⑥同行:与同僚同行。有约:有约定,指有共同赴任的意思。负:辜负,指未能实现。让尔:请让你做。剑阁:地名,位于四川剑阁县东北,为剑门之南。题新铭:刻写新志。
【赏析】
这首诗是王士祯为他的同年进士王廷敬(时庵先生)主持四川乡试而作。诗中描绘了四川一带山川壮丽、道路险峻的形势,同时对王廷敬表示祝贺。全诗意境壮阔,气势恢宏。
首句以清晨出发的情景起兴,点明送别的地点。诗人站在驿路上,听到了秋日清晨清脆悦耳的铃声。那声音犹如一曲美妙的乐曲,使人陶醉不已。接着,他放眼望去,只见层峦叠嶂、青山如黛,宛如一幅巨大的屏风横亘在眼前,令人心旷神怡。
第二句诗人把目光转向远处,只见群山连绵起伏,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崇山峻岭之中。这一句既写出了山路的曲折回环,又描绘出蜀道的险峻难行。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秦岭的险要地位和蜀道的艰险程度比作“天险”,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磅礴大气的氛围。
第三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蜀道的艰险。他巧妙地运用了“百二”这个典故,将秦岭比作“百二”,突出了它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和地势的险要。同时,他又用“一双”这个词语来形容蜀道上的另一道险阻——著名的栈道。这两个词语的巧妙运用使整句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第四句诗人再次强调了蜀道的艰险,并借此表达了对王廷敬能够顺利通过这一难关的祝愿。他希望王廷敬能够在这次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五句诗人笔锋一转,从对王廷敬的祝愿转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之情。他感叹自己身处偏远之地,人才难得,不禁为之惋惜;同时他也对战后荒凉的景象表示出了深深的忧虑之情。
第六句诗人继续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他与同行的同僚们一同奔赴考场,却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他却并不沮丧失望,反而请对方让出剑阁这个地方,为他镌刻新的志文纪念这次经历。这一情节既表现了诗人豁达大度的胸怀,又增添了诗篇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王士祯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卓越才华和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