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幕追随万里过,两年假馆又蹉跎。
吟联桦烛枝枝跋,酒上尘颜夜夜酡。
含意每为知己尽,不才真怕受恩多。
公归我客全无为,谁听荆南寡和歌。
奉送少司马杨公予告养亲四首·其四油幕追随万里过,两年假馆又蹉跎。
吟联桦烛枝枝跋,酒上尘颜夜夜酡。
含意每为知己尽,不才真怕受恩多。
公归我客全无为,谁听荆南寡和歌。
注释:
- 油幕追随万里过:指跟随杨公去边远地区做官的旅程,油幕是军用的遮阳布幔。
- 两年假馆又蹉跎:在官府中任职两年后又被调回原地。
- 吟联桦烛枝枝跋:指在寒冷的冬天里,用桦木做的烛台来取暖,同时写诗作对。
- 酒上尘颜夜夜酡:形容饮酒后的面容因微醺而变得红润。
- 含意每为知己尽:每次说话都为了表达对对方的理解与支持。
- 不才真怕受恩多:谦虚地说自己没有才能,害怕接受太多恩惠。
- 公归我客全无为:杨公离开时,我作为一个客人什么也做不了。
- 谁听荆南寡和歌:在荆州(今属湖北)没有人听到我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送别他的好友杨公去边远地区做官时所作的四首诗中的第四首。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杨公深厚的情谊和对其离别的不舍之情。
首句“油幕追随万里过”,描绘了诗人跟随杨公去边远地区做官的情景,油幕是军用的遮阳布幔,这里借指杨公的官职。这句诗通过“油幕”这一形象,展现了杨公官职的尊贵和权力。
颔联“两年假馆又蹉跎”,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官府中的任职经历。“假馆”是古代官吏临时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杨公暂时的职务。“蹉跎”则是时间的流逝,暗示着杨公在官场上的忙碌和无奈。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杨公的关心和忧虑,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和艰难。
颈联“吟联桦烛枝枝跋”和“酒上尘颜夜夜酡”,则是诗人对杨公在寒夜中的孤独生活的描绘。“桦烛”是一种用桦木做的蜡烛,这里借指杨公的孤独。“枝枝跋”则是描述杨公在寒夜里读书写字的动作,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而“酒上尘颜夜夜酡”则描绘了杨公因酒精的作用而面容红润,表现出他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尾联“含意每为知己尽”和“不才真怕受恩多”则是诗人对杨公的深情寄语。“含意”指的是杨公对诗人的理解和关怀;“知己”则是杨公对诗人的理解和支持。“不才”则是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之处;“真怕”则是表达对过多恩赐的担忧。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杨公深深的感激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身才能的谦虚和谨慎。
尾联“公归我客全无为”则是对杨公离开时的无奈和悲伤。“公归”是杨公即将离开的消息;“我客”则是杜甫作为客人的身份。这句话既表达了杜甫对杨公的依依不舍,也反映了他作为一名客人的无助和无奈。
最后一句“谁听荆南寡和歌”,则是对整个诗篇的总结和感慨。“荆南”是指古代荆州一带,这里借指诗人的家乡。“寡和歌”则是形容诗歌的稀少和寂寞。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家乡文化的珍视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杨公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深深不舍。通过对杨公的赞美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