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趁归心得故园,鸳湖游迹宛然存。
浓烟隔浦浮诸塔,春树分行绿一村。
万里烽烟游已倦,三年光景向谁论。
往来最忆尚书墅,柔橹伊哑直到门。
三月十五夜梦游南湖追忆旧好因寄淮江梦趁归心得故园,鸳湖游迹宛然存。
浓烟隔浦浮诸塔,春树分行绿一村。
万里烽烟游已倦,三年光景向谁论。
往来最忆尚书墅,柔橹伊哑直到门。
【注释】
三月十五:指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上巳节。
梦趁归心:趁我归家的心愿。
得故园:指故居。
鸳湖:西湖的美称。
浓烟隔浦:浓密的烟雾在水边飘散,如隔水看花。
浮诸塔:诸佛塔在杭州西湖之畔,故云。
春树分行:指柳枝垂垂。
烽烟:战火,这里指战争。
尚书墅:指唐代宰相张九龄的别墅,故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西北的武进县。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诗人在梦中重游旧地,感慨万千,醒来后写下此诗寄赠给远在他乡的朋友。全诗以梦境为线索,描绘了江南三月的景色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首联“梦趁归心得故园,鸳湖游迹宛然存。”写诗人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湖水波光粼粼,游子的心绪也如湖水一样清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颔联“浓烟隔浦浮诸塔,春树分行绿一村。”描写了诗人在梦中看到的江南美景。这里的浓烟是指战争带来的破坏,而春天的树木则是新的生机和希望的象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和春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颈联“万里烽烟游已倦,三年光景向谁论。”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厌倦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曾经经历过漫长的战争岁月,如今虽然已经远离战场,但内心的创伤依然难以愈合。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感受和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尾联“往来最忆尚书墅,柔橹伊哑直到门。”则回忆了诗人在故乡的一段美好时光。这里的尚书墅指的是张九龄的别墅,而“柔橹伊哑”则形容了船只行驶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回忆过去的时光,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美好记忆和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梦境和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