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有炊烟戍有楼,山无林木水无舟。
王瓜入市家家病,箐雨经梅日日秋。
苗妇短裙多赤脚,𤏡僮尺布惯蒙头。
兵荒满眼图谁绘,卉服先教递速邮。

黔阳即事口号三首 其一

帐幕炊烟袅袅升起,戍楼耸立守卫边疆。

山川之间没有林木,河水之上没有小舟。

王瓜入市,家家户户都有疾病;箐雨经梅,日日都是秋色。

苗族妇女穿着短裙,赤脚在泥土中劳作;𤏡僮们穿着布衣,常常蒙着头巾。

战争纷乱,满眼尽是图谋和计谋,谁又能描绘呢?

先派使者送信传递消息,让他们了解情况并作出反应。

注释:

  • 黔:今贵州省一带。
  • 即事:眼前发生的情况。
  • 帐有炊烟:指军营中的军帐里升起炊烟。
  • 戍:守卫。
  • 无:没有。
  • 王瓜:一种植物名。
  • 市集:集市上。
  • 家家:每家。
  • 病:贫穷、困苦。
  • 箐:山谷的流水。
  • 经梅:经过梅花。
  • 日日秋:天天如秋天一样寒冷。
  • 苗妇:少数民族妇女。
  • 多赤脚:很多都赤脚。
  • 𤏡僮:古代少数民族之一,这里指少数民族中的奴仆。
  • 尺布:古代计量单位,一尺为九寸,所以一寸布约等于半尺。
  • 惯蒙头:习惯用头巾包头。
  • 兵荒:战事频繁。
  • 图谁绘:谁能够绘画出这种景象。
  • 卉服:异域服饰。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黔阳地区即景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把读者带入了这个充满战争和艰辛的年代。首句“帐有炊烟戍有楼”,描绘了军营中的炊烟升腾和戍楼矗立的景象,给人以宁静之感。然而,第二句“山无林木水无舟”却突然打破了这种宁静,揭示了黔阳地区的荒凉与贫瘠。第三句“王瓜入市家家病,箐雨经梅日日秋”,则进一步描绘了黔阳地区百姓生活的艰难,王瓜入市意味着物价飞涨,家家户户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最后两句“苗妇短裙多赤脚,𤏡僮尺布惯蒙头”,则展现了黔阳地区人民的艰苦生活,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赤脚行走在泥泞的土地上,甚至习惯了用头巾遮住自己的面容。整首诗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黔阳地区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诗人在描绘这些场景时,也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炊烟袅袅升起”与“帐有炊烟”相互呼应,“山无林木”与“戍无林木”形成对比,“王瓜入市”与“箐雨”相互映衬,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