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隔辰阳才百里,伤心战地见何曾。
尸陁林下乌争肉,瘦棘花边鬼傍灯。
井与田平柴栅废,燕随人散土巢崩。
相逢漫说从军乐,一饭无端百感增。
译文:
西隔辰阳才百里,伤心战地见何曾。
尸陀林下乌争肉,瘦棘花边鬼傍灯。
井与田平柴栅废,燕随人散土巢崩。
相逢漫说从军乐,一饭无端百感增。
注释:
- 北溶驿:指地名。
- 西隔辰阳才百里:辰阳,古地名;百里,形容距离不远。
- 伤心战地见何曾:战地,战场上;何曾,从未有过。
- 尸陀林下乌争肉:尸陀林,佛教语,意为尸罗林或尸陀林子;乌,乌鸦;争肉,争夺食物。
- 瘦棘花边鬼傍灯:瘦棘,枯萎的荆棘;花边,边缘;鬼傍灯,鬼魂靠近灯火。
- 井与田平柴栅废:井,水井;田,农田;平,平坦;柴栅,指用来围住田地的篱笆或栅栏;废,废弃。
- 燕随人散土巢崩:燕,燕子;人,指人去后留下的痕迹;土巢,泥土制成的鸟巢;崩,倒塌。
- 相逢漫说从军乐:相逢,相遇;从军,参军;乐,快乐。
- 一饭无端百感增:一饭,指一顿简单的饭食;无端,无缘无故;百感增,许多感受增加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地的景象和人们的心理变化,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首句“北溶驿”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四句分别描绘了战场荒凉、人烟稀少的场景。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与别人相遇时所说的话,表达了他对从军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理解。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