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南水,横流一丈高。
孤城坚保障,十日减波涛。
饥溺宜兼拯,经营念独劳。
久膺艰钜任,何以沛阴膏。

晚泊淮阳城西,知半月前淮水暴涨丈馀,今势虽渐减而堤外田禾低者犹成巨浸感赋一律。总督漕使张慕莘旧好也。余为放归田里之人,不欲以姓名投谒,窃取少陵舂陵行之例诗成亦不寄张。

【译文】

桐柏山往南的水,横流一丈高。

孤城的坚固如同屏障,十日夜后波涛减少。

在饥渴时应该共同救济,经营水利想到自己辛劳。

长期担任艰巨任务,用什么报答你的恩情?

【注释】

淮水:指淮河。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北流至河南、安徽等地入海。

坚保障:坚固的防护措施。

十日减:十天之后。

沛阴膏:指对国家有贡献。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他在淮河一带任职期间,看到淮河洪水暴涨、泛滥成灾的景象,写下此诗来感叹自己的职责所在。

首联描写了淮河水势之大,水流横流一丈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淮河水势浩渺、汹涌澎湃的景象。

颔联进一步描述了淮河堤防的情况,孤城的坚固如同屏障,能够抵挡住波涛的冲击,展现出了淮河堤防的坚固与可靠。

颈联则转向了诗人自身,表达了他在治理淮河流域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艰辛。诗人在处理淮河问题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但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这让人感到十分无奈和失落。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和民生问题的深深关怀和责任感。

尾联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感慨之情的抒发。他认为自己长期承担着国家的重任,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和认可。这种情感让人感到既沉重又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淮河洪水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担忧和关切,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在治理淮河流域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深的忧虑和责任感,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