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烟霞癖,多忘草木形。
迹同归岛鹤,情比在原鸰。
家集光相射,清风座可铭。
所惭无以报,归去但空舲。
【解析】
此诗为诗人在江西时所作,当时正值秋日,作者应友人之邀,乘舟过鄱阳湖,与朋友相聚,并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各有烟霞癖,多忘草木形”。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常常忘记身边普通事物的本来面目。
颔联“迹同归岛鹤,情比在原鸰”。意思是说:我们的志趣相同,就像归巢的野鹤;而情感相通,则如出山的野鸟。
颈联“家集光相射,清风座可铭”。意思是说:我们的家集上光芒四射,可以作为楷模;而清风可以使人铭记。
尾联“所惭无以报,归去但空舲”。意思是说: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们的,回去以后只带一叶空船。
【答案】
曾济苍扁舟见过匆匆即去
别后寄示五律三章次答原韵 其二
(其一)
各有烟霞癖,多忘草木形。
(其二)
迹同归岛鹤,情比在原鸰。
(其三)
家集光相射,清风座可铭。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江西任上,与友游鄱阳湖时作。诗人自注:“元丰八年十月十一日,与陈慥、陈季常饮于彭泽县令李士美之廨舍。”从诗的内容看,是一首酬答之作,当是元丰八年(1085年)冬诗人在江西任上时与友人李士美饮酒时所写。
前四句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起首二句点明题意。“各”字表明诗人并非特指某一人。“各有烟霞癖”,言各人都有自己喜好自然景物的特点。这既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也暗含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多忘草木形”,是说人们往往容易忘却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这是说,人们在欣赏和追求自然美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自然美的本来面目或特征。这既是诗人对人们的一种提醒,也是诗人自我反思的表现。
中间四句写友情深厚,彼此志趣相同,情感相投。“迹同归岛鹤,情比在原鸰。”这两句用典,典出《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陆德明释曰:“御,谓驭也……六气,谓阴阳风雨晦明也。辩,谓气之清浊也。六气之辩,犹人之行步也。‘以游无穷’,言其心游无穷之境也。”陆德明的解释比较生涩难懂。其实,陆释本已将“六气”解释为“六气”,而将“辩”解释为“气之清浊”,这就非常通俗易懂了。所以,陆德明的解释是正确的。陆德明的解释还指出了这两句中的典故运用得非常贴切、自然。“迹同”是指志趣相同。“在原”是《诗经·国风·豳风》中的一篇诗名,《毛诗序》云:“《七月》伤蚕事也。蚕事既毕,至于八月杀青,陶冶以器纳火,炽炭烧燔,薪尽而热,土厚而积,于是生灰,以牒平之,案以为器而耕田种籽,故《七月》风,所以追补稼穑之事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虽然志趣相同,但是因为身处不同的环境和处境之中,所以不能像野鹤一样回到山林之中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结尾两句“家集光相射,清风座可铭”,意思是说:我的诗集上有光辉的字句相互辉映,清风可以使人铭记。这里用典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其中“人杰地灵”一句后来被用来泛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的诗文中有值得赞美之处,可以作为楷模来传颂。这里的“清风”是指美好的道德风尚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所惭无以报,归去但空舲”,意思是说:我感到惭愧,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们。只好回去空手而去。这里的“所惭”指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所惭无以报”,“无以报”就是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答大家的,只好回去空着手回去罢了。这里的“归去”指的是诗人离开朋友返回家乡的意思。(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