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庭梅发,方当烂熳期。
横遭连夜雪,压折近窗枝。
枯菀原关数,猗傩讵有知。
老翁为蚤起,惆怅独移时。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惊蛰前一夕大雪压折庭梅一桠”,以景衬情,借雪压折庭梅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颔联“惊蛰庭梅发,方当烂熳期”两句,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梅花在寒冬中独自怒放的不屈精神;颈联“横遭连夜雪,压折近窗枝”两句,写梅花被大雪压折的情景,突出梅花傲骨的坚强性格;尾联“枯菀原关数,猗傩讵有知”两句,以物喻人,诗人借对梅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因春雪而惆怅的情感。

【答案】

译文:

惊蛰之前一夜降下大雪压折庭院中的一枝梅花。

惊蛰时节庭中的梅花刚刚盛开,正当烂漫之时。

横遭连夜的大雪压折了近窗边的树枝。

枯萎的野草原本就不多几棵,哪能知道这寒冷之中还有梅花呢?

老翁为早起去打水,感到十分惆怅,独自移时。

赏析:

此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表现梅花的坚强品格以及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联起句“惊蛰前一夕大雪压折庭梅一桠”,以景衬情,写梅花在寒冬中独自怒放,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雪的高尚情操。颔联“惊蛰庭梅发,方当烂熳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梅花在寒冬中独自怒放,正逢其盛期,与下文梅花被大雪压折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雪的高尚情操。颈联“横遭连夜雪,压折近窗枝”两句,写梅花被大雪压折的情景,既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雪的性格,又表现出作者对梅的喜爱之情。尾联“枯菀原关数,猗傩讵有知”两句,借用典事,以物喻人。诗人借对梅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因春雪而惆怅的情感。全诗语言平实质朴,但情感真挚深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