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俄逼腊,爆竹接比邻。
不用傩驱鬼,自将诗送神。
晨餐甘脱粟,夕爨付劳薪。
此意天应谅,吾非媚灶人。
【注释】
1.比邻:邻近的人家。2.傩(nuó):古代一种驱鬼逐疫、迎神赛会的仪式,以人或动物装扮成各种鬼怪进行舞蹈。3.脱粟:指粗粮。4.爨(cuan):烧火煮饭。5. 天应谅:上天应该理解我的用心。6. 媚灶人:讨好供祭灶神的人,即“祭灶”活动的对象。
【译文】
一年中腊月来临,家家户户放鞭炮。
不需要傩驱鬼,自己用诗送神。
早晨吃粗粮脱粟,晚上煮饭让劳人。
此心天地应理解,我非拜祭之人。
【赏析】
《祀灶一首》,是一首咏颂祭祀风俗的小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节奏明快,语言通俗,表达了作者对民间习俗的赞美之情和对迷信的轻蔑态度。
首句“一年俄逼腊”,写腊日的到来。这里说的是农历的腊月,也就是小寒、大寒之间的时节。“逼”是迫近的意思,点出了时间的特点。
次句“爆竹接比邻”,写腊日里家家户户放鞭炮的情景。爆竹声是人们迎接新年到来的信号,而此时正逢腊月,人们便把这种声音作为节日到来的信号。“比邻”,邻家,这里指邻居。
三句“不用傩驱鬼,自将诗送神”,说腊月时,不必用傩来驱逐鬼魅,因为这时人们已经用诗来送神了。这里的“傩”,是古代的一种驱鬼逐疫、迎神赛会的仪式,人们用人来装扮成各种鬼怪跳舞,以求得神灵的庇佑和保护。而作者则认为,在腊月里,人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愿,向神灵祈福,这样既简便又有效。
末句“晨餐甘脱粟,夕爨付劳薪”,说到了腊月里人们的日常生活。这里的“炊”,是指做饭。这里的“劳薪”,指辛苦劳作所得的粮食。诗人用“晨餐甘脱粟,夕爨付劳薪”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活的情景:清晨,农民们可以享受到甘美的粗粮;晚上,他们可以享用到辛苦劳作所换来的粮食。这两句反映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腊月里的乡村生活场景,通过赞美农民们的勤劳朴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民间习俗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迷信活动的轻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