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露趁残更,荒鸡失次鸣。
严霜升井气,落木走风声。
涧道冲沙聚,山墙叠石成。
大都生瘿俗,磊块总难平。
解析
第1节:晓露趁残更,荒鸡失次鸣。
- 注释: “晓露”指清晨的露水,而”趁”暗示着随着夜幕退去而出现。”残更”指的是深夜时分,”荒鸡”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不寻常的鸟,通常在夜晚叫唤,这里用来象征深夜的声音。此句描述天刚放亮,露水尚未完全蒸发时,自然界的生物开始苏醒,其中荒鸡也因夜色将尽而鸣叫。
第2节:严霜升井气,落木走风声。
- 注释: “严霜”指的是寒冷的霜,它出现在井边可能意味着天气转冷,寒意逼人。”升井”在这里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述,表示霜气上升。”落木”则是指秋天落下的树叶或树木,其飘落象征着秋日的结束和冬季的到来。“走”可能表示树叶随风摇曳的声音。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霜降后的景象,万物凋零,落叶随风起舞的画面。
第3节:涧道冲沙聚,山墙叠石成。
- 注释: 这两句描述了山间的道路(涧道)和山壁(山墙)的自然景观。”冲沙”意味着涧道中可能有沙粒或小石被水流冲刷出来,形成了聚集的现象。“叠石”形容山墙上石块层层叠加的样子。这些细节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力量和美的地方。
第4节:大都生瘿俗,磊块总难平。
- 注释: “瘿”是一种植物上的瘤状突起,用来形容地方或事物有不协调或多余的部分。”磊块”则是形容堆积如山的石头,比喻事物的杂乱无章或不平衡。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当地习俗、建筑或其他事物的不满或者批评,认为它们显得过于复杂或不平衡,难以达到和谐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眼中的世界。从“晓露趁残更”到“山墙叠石成”,每一句都像是一幅画,勾勒出季节更迭与自然变化的美景。而末句则以“大都生瘿俗,磊块总难平”作为总结,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现象的批判态度,表达了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哲理的反思,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