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沙颓岸,潭头雨坏桥。
客程兼昨夜,乡梦破今朝。
小堰孤舟渡,荒山八月樵。
风波归更怕,不赋广陵潮。

夜发富阳晓至泥汊避潮小泊

浦口沙颓岸,潭头雨坏桥。

客程兼昨夜,乡梦破今朝。

小堰孤舟渡,荒山八月樵。

风波归更怕,不赋广陵潮。

赏析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又号他山、查田。晚筑初白庵而居,因号初白。少受学黄宗羲,精《易》工诗,名闻禁中。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四十一年(1702)应召入直南书房,不久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八年(1709)奉旨赴武英殿书局编纂《佩文韵府》,书成,因病乞归,终老林下。有《敬业堂诗文集》《补注东坡编年诗》,其诗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为清初一大家,词曾师从表兄朱彝尊,能博采众长,不拘一格,以白描、情韵取胜。

查慎行一生创作颇丰,诗歌作品多达数百首,其中不乏佳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宁静的江边景象。浦口的沙堤已崩塌不堪,潭头的桥梁也已受损。诗人不禁感叹:这突如其来的风雨让人倍感无助。然而,诗人并没有被困境所困扰,反而在心中描绘出一幅幅家乡的画面,让心灵得以慰藉。

小堰孤舟渡过了波涛汹涌的河流,荒山八月里砍柴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诗人在此处描绘了渔夫的生活状态和艰辛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同情之情。同时,“孤舟”一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迷茫感。

“风波归更怕,不赋广陵潮。”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未知的担忧和恐惧。广陵潮是扬州著名的自然奇观,但诗人却不敢去赋诗赞美它,因为他知道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诗人选择在这里停下脚步,或许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

查慎行的《夜发富阳晓至泥汊避潮小泊》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江边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