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背孤城去,骊歌不忍听。
薄游逢地主,久住为山亭。
月黑江光动,鱼跳雾气腥。
樯乌啼最早,愁鬓转星星。

【注释】

又背孤城去:指离开皖城。

骊歌: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指告别时的歌声。

薄游:即“薄游宦”,指在外地做官。

久住为山亭:意为长期居留下来,就像住在山中亭子里一样。

月黑江光动,鱼跳雾气腥:夜色沉沉,江水流动,水花溅起,使水雾弥漫成一片。

樯乌啼最早,愁鬓转星星:船桅上乌鸦叫得很早,愁思缠身使人鬓边生出了白发,如同星星一样闪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辞别家乡、出外做官的诗,表现了诗人离乡赴任时的感慨和依依不舍之情。全诗四句十四字一韵,每句五言一句七言,结构工整,音节铿锵,语言朴实自然。

前两句是说诗人又要离开家乡,到外面去做官了。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写离别之情。诗人用“又”、“却”来表示重复,突出其对家乡的依恋之情。诗人离家远行,心情十分沉重。“骊歌不忍听”就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这里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氛围。

后两句是写旅途所见之景。“薄游”与“久住”相对,说明诗人在外时间并不长;“为山亭”与“逢地主”相对,说明诗人在外有朋友接待。“月黑江光动,鱼跳雾气腥”两句,是写夜晚江边所见之景。夜色沉沉,江水流动,水花溅起,使水雾弥漫成一片。诗人用“动”来形容江水流动,生动形象。“鱼跳”二字,写出了鱼儿受惊而跳跃的情态,把江水的动态描绘得活灵活现。“鱼跳雾气腥”一句是全诗的警策,它既写出了江水流动,水花飞溅,又写出了水雾弥漫,使江面变得模糊不清的景象。诗人用“腥”来形容雾气的味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异味。

最后两句写船上的情景。诗人看到江上行船的桅杆上乌鸦叫得很早,就联想到自己愁思缠身,鬓边生出了白发,如同星星一样闪烁。

这首诗以“辞家见春色”开头,然后转入送别的话题,再写到旅途中的景色。从内容看,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离别;第二部分写旅途中的景色;第三部分写送别。这三部分互相照应,紧密联系在一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