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晚蒙蒙,孤城万木中。
气吞平野日,声壮渡河风。
结伴随阳鸟,离程极转蓬。
不须烦地主,旅食报年丰。
【注释】
杞县: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汉置杞国,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北。明府:对太守的尊称。万木中:指高大的树木。孤城晚蒙蒙:天色已晚,朦胧中见一座孤城。气吞平野日:风声如吞没整个田野上的太阳。阳鸟:大雁。极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旅食报年丰:旅途中靠别人的供养,以报答丰收之年。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秋,诗人经过杞县时,偶遇友人李明府不遇,即兴作此诗。全诗四句八韵,描写了秋风萧瑟、寒气逼人的夜晚,以及那“气吞平野日”的大风景象。
开头两句“沙土晚蒙蒙,孤城万木中。”点出时间、地点和天气,渲染了气氛。沙土,暗喻风起沙尘;晚蒙蒙则暗示着天阴欲雨或风沙交加,给人以压抑之感。诗人用一个“晚”字,写出了风势正猛,而万木之中的孤城更显得苍凉、凄清。“气吞平野日”,是说风吹得如此之急,竟能把平野上那一轮红日也吹得隐没不见了。这一句不仅写出了风力的强大,而且还把风势之大写得惟妙惟肖,可谓传神地刻画了风的形貌。“声壮渡河风”,承上句而来,写风声之大,有如渡河之风。这句不仅写出了风声浩大的程度,而且也使人感到那风势之猛烈仿佛要冲破堤岸、冲垮桥梁一样,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风力的描写。
下面四句主要描写诗人与友人在孤城的遭遇。“结伴随阳鸟,离程极转蓬。”诗人因风受阻而不能按时到访友人,只好与阳鸟相伴而行。阳鸟,即信鸽,古人常以它代指使者。诗人在诗中以“结随”、“离程”两个动作来表达因风受阻而不能按时赴约的失望心情。他只能随着信鸽,在旷野中飘荡,就像随风飘扬的蓬草那样,没有归宿。“极转蓬”三字,形象地写出了他飘泊无定、四处漂泊的处境。
最后两句“不须烦地主,旅食报年丰。”是说不必麻烦主人设宴款待,我这次在外做客是为了报答丰收的年景。这是从侧面写诗人因风受阻未能如期赴约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表明他此行的目的并非为了拜访李明府,而是另有其故。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既表现出他的谦逊、好客,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此次漫游的原因。这两句诗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