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旋头疑眩,声喧耳欲聋。
不愁冲冻雨,直怕遇狂风。
土灰煤烟黑,炉灰豆火红。
老妻加被絮,今夜奏奇功。

冒风过东平州暮投张秋镇

沙旋头疑眩,声喧耳欲聋。

不愁冲冻雨,直怕遇狂风。

【注释】

冒风:冒着大风。

土灰煤烟黑:煤烟被风吹起时变成黑色。

炉灰豆火红:炉火燃烧后冒出的烟是红色的。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旅人夜晚赶路的情景。开头四句写在旅途中遭遇大风、大雪、严寒天气,以及所见到的沿途风光。

冒风过东平州暮投张秋镇:冒风:顶着大风。

东平州:地名,即今山东汶上县一带。

张秋镇:地名,即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的张秋镇,当时是黄河下游的一个水陆交通要道,也是宋金交战的前线。

【译文】:

顶着大风,冒着大雪,我来到了山东汶上县一带,晚上投宿到黄河下游的水陆交通要道张秋镇。

【赏析】:

首联“冒风过东平州暮投张秋镇”点出了诗人此行的具体背景和时间,即冒着大风,冒着大雪,来到张秋镇。这两句是叙事,但叙事中却蕴含了对环境的描写,对风雪的描绘,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联:“沙旋头疑眩,声喧耳欲聋。”写诗人在行进过程中的感受。这里的“沙旋”一词很形象地写出了风雪之大,连行路的沙石都被卷起了。“头疑眩”是说头晕眼花,说明风雪之猛烈。“声喧耳欲聋”是说风大得连听觉都受到了影响。这两句是对前面环境描写的补充与延伸,突出了恶劣的环境条件和诗人的辛苦程度。

第三联:“不愁冲冻雨,直怕遇狂风。”写诗人在行进中的担忧。这里,诗人用“冲冻雨”和“狂风”两个词来表达自己对天气变化的恐惧。这两个词不仅写出了天气状况,还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第四联:“土灰煤烟黑,炉灰豆火红。”写诗人所见所闻。这里的“土灰煤烟黑”和“炉灰豆火红”都是对当时景象的具体描绘。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所看到的美景与他所经历的艰苦环境之间的巨大反差,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前行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句:“老妻加被絮,今夜奏奇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老妻”指的是诗人的家人或伴侣,而“加被絮”则是指给老人添加被子,以取暖驱寒。“今夜奏奇功”则是诗人自谦的说法,意思是说自己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却能够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一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关爱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自己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和肯定。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恶劣环境下的艰辛之旅和坚定信念。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