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额檀心韵,青裙缟袂姿。
洛波迎宓女,越网得西施。
脉脉含情远,盈盈欲语迟。
月中曾解佩,争许俗人知。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水仙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水仙花的美丽和气质展现出来。

首二句“栀额檀心韵,青裙缟袂姿”,诗人以栀子花和檀香木为比喻,形容水仙花的香气和姿态。栀子里的花蕊如同檀树的心韵,而水仙花的花朵如同青裙一样飘逸,叶片则如同白色的衣服。这两句通过对水仙花的描写,勾勒出水仙花的优雅和美丽。

接下来“洛波迎宓女,越网得西施”,诗人运用了洛神和宓妃的典故,来形容水仙花的美丽动人。洛神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而宓妃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美人,她们都是美丽动人的象征。这里诗人用洛神和宓妃来比喻水仙花的美丽,表达了对水仙花的喜爱之情。

第三四句“脉脉含情远,盈盈欲语迟”,诗人通过描述水仙花的神态和动作,表达了对水仙花的感情。水仙花的叶片微微弯曲,仿佛在含情脉脉地凝视远方;水仙花的花苞轻轻摇曳,仿佛在欲言又止地低语。这两句通过对水仙花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现了水仙花的娇媚和柔美。

最后四句“月中曾解佩,争许俗人知”,诗人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对水仙花的赞美之情。月亮象征着清高和纯洁,诗人用“月中解佩”来象征水仙花的高洁品质,而“争许俗人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人的不屑。这两句通过对水仙花的品质和态度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水仙花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以水仙花为题,通过对水仙花的描写和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水仙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古典典故和意象,如洛神、宓妃、月中等,使得整首诗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