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德以默,柷响在和。
含其幽郁,激为抗歌。
平川邈碧,北山峨峨。
思远若近,怅望则那。
【注释】
琴德:指音乐的美德。
默:无声。
柷:古代的一种乐器,用木制,外形像大鼎,用来敲击以宣布祭祀开始。
幽郁:深沉、幽远。
抗歌:高亢地歌唱。
平川:平坦的河川。
邈(miǎo):远。
峨峨:高耸的样子。
思远若近:形容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怅望则那:惆怅地眺望着远方。则:“这”的古文。那:同“哪”。怅望:因有所感触而神往地看。则:同“乃”。
【译文】
默默无闻,和谐悦耳。
深藏其幽深的哀愁,激越高亢,唱出激昂的歌曲。
平缓的河流碧波遥远,北山巍峨屹立在远方。
思念远方的人就像在眼前,惆怅地眺望着远方。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离别之情的诗歌。诗中描写了诗人离别时的情景和心情,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在祭祀仪式上默默无语,但是和谐悦耳的音乐却让他感到无比的喜悦。这种喜悦来自于他对音乐的深深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情景。他深深地隐藏着自己的哀愁,但却被周围的音乐所激发,唱出了高亢激昂的歌曲。这种转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离别的痛苦。
诗人描绘了他所见到的景色:平缓的河流碧波遥远,北山巍峨屹立在远方。这些景色既给人以美感,也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
最后两句诗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思念远方的人就像在眼前,惆怅地眺望着远方。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表现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它既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