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闻槭槭萧萧响,湖云四棂横接。
若有美人兮,抱兰心凄绝。
飐灯风一发。
惹吟想、细摇难贴。
是雨声耶,是梧桐片,是芭蕉叶。
突兀一诗成,开门看、千山万山明月。
馀响带愁遥,恰鸿飞天阔。
愿拖双笋屧。
袖新卷、酒边同说。
好添种、个个潇湘,近纸窗安榻。

【注释】:

  1. 徵招:即征招,指《秋风辞》。
  2. 为叶生禹亭作:为叶生所建的禹亭所作。
  3. 听秋吟馆图:听秋吟馆的图画。
  4. 倚石帚调:倚靠在画笔(石帚)上调弄。
  5. 槭槭萧萧响:形容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6. 湖云四棂横接:湖水上的白云与楼阁的四面窗格相连。
  7. 美人:指诗人思念的人,可能是他的朋友或恋人。
  8. 兰心凄绝:像兰花一样的心情凄凉、悲伤。
  9. 飐灯风一发:风吹动灯火摇曳,发出声响。
  10. 细摇难贴:微风吹过,难以贴紧耳畔。
  11. 是雨声耶,是梧桐片,是芭蕉叶:这声音难道是雨点打在梧桐树上,或是芭蕉叶在摇晃?
  12. 突兀一诗成:突然之间一首好诗就写成了。
  13. 开门看、千山万山明月:推开门,只见满山遍野都是明亮的月光。
  14. 馀响带愁遥:余音绕梁,使人远眺,愁绪也弥漫开来。
  15. 恰鸿飞天阔:恰好有鸿雁飞向天空,宽阔无垠。
  16. 愿拖双笋屧:希望能穿上一双竹制的鞋子。
  17. 袖新卷、酒边同说:袖子刚刚挽起,就在酒边与人交谈。
  18. 好添种、个个潇湘,近纸窗安榻:好生增添几株潇湘竹,靠近窗户安置一个枕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写于诗人任叶县尉期间。诗人以“听秋吟馆”为题,描绘一幅清幽宁静的夜景图,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首句“徵招”即《秋风辞》,原诗为:“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诗人用此诗作为题意,借秋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思念之情。
    第二句“为叶生禹亭作”,表明这首诗是为禹亭所作的。禹亭位于叶县,诗人在此地作诗,寄托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句“听秋吟馆图”,描绘了禹亭内听秋吟馆的场景。听秋吟馆是诗人为纪念好友而建的一座亭子,在这里诗人常常吟诵古诗,欣赏秋天的美景。这里用“听秋吟馆图”作为题面,表明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与怀念。
    第四句“倚石帚调”,描述了诗人在禹亭内倚靠在画笔(石帚)上调弄的情景。诗人在这里创作诗歌,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忘却了周围的喧嚣。
    第五至第八句,诗人通过对树叶的声音、湖面的云彩以及美人的形象进行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怀念。其中“是雨声耶,是梧桐片,是芭蕉叶”一句,巧妙地将雨水、梧桐和芭蕉叶三种不同的自然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活泼。
    第九至第十二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微风吹过的耳畔、窗外的月光以及远处飞翔的鸿雁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孤寂与思念之情。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他的孤独与无助。
    第十三句“突兀一诗成”,突然之间一首好诗就写成了。这里的“突兀”一词,形容了诗人创作诗歌时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才华,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第十四句“开门看、千山万山明月”,描绘了诗人推开门后看到的满山遍野的明亮月光的景象。这里的“千山万山”形容月亮的光辉洒满了整个大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而“明月”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象征着美好、纯洁和安宁。
    第十五至十八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饮酒时的情趣以及与朋友畅谈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其中“袖新卷、酒边同说”一句,展现了诗人与朋友欢聚一堂、畅谈人生的美好时光。而“好添种、个个潇湘,近纸窗安榻”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结交更多朋友、共同品味生活的美好与诗意的愿望。
    这首诗是诗人在叶县任叶县尉期间所作。他以“听秋吟馆图”为主题,描绘了禹亭内听秋吟馆的场景以及自己与朋友畅谈、饮酒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树叶的声音、湖面的云彩、美人的形象以及窗外的月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怀念。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孤独与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