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竹不分叶,荡风为涟漪。
白云闭僧语,青露彯佛衣。
幽绝无留埃,静久始知菲。
拔葵虫满场,啄苔鸟当扉。
览物不遗琐,息念暂忘疲。
一丝茶寮烟,袅与磬声飞。
过普慈寺二章 其一
万竹不分叶,荡风为涟漪。
白云闭僧语,青露彯佛衣。
幽绝无留埃,静久始知菲。
拔葵虫满场,啄苔鸟当扉。
览物不遗琐,息念暂忘疲。
一丝茶寮烟,袅与磬声飞。
注释:
- 万竹不分叶:形容竹子茂密,枝叶交错,仿佛没有分开。
- 荡风为涟漪:微风吹拂,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 白云闭僧语:和尚们静静地坐着,周围被一片宁静所包围。
- 青露彯佛衣:早晨的露水滋润着佛像,使其显得更加庄严神圣。
- 幽绝无留埃:环境清幽,没有尘埃。
- 静久始知菲: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万物的美好。
- 拔葵虫满场:一群虫子聚集在一起,好像在争夺什么。
- 啄苔鸟当扉:鸟儿在啄食苔藓,似乎找到了食物。
- 览物不遗琐:观察事物,不放过细节。
- 息念暂忘疲:放下心中的杂念,暂时忘记疲劳。
- 一丝茶寮烟:茶香袅袅飘散,如同烟雾缭绕。
- 袅与磬声飞:磬声随风飘荡,如同在空中飞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元素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首句“万竹不分叶”用夸张手法表现竹子的茂密和繁盛,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荡风为涟漪”与“白云闭僧语”两句分别以微风和白云作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平和与专注。
诗中的第三句“青露彯佛衣”,利用“青露”来象征清晨的露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神圣感。接下来的“幽绝无留埃”则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第五、六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静久始知菲”,“息念暂忘疲”,通过静谧的环境和个人内心的调整,达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最后两句“拔葵虫满场,啄苔鸟当扉”,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和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追求。通过对景物的精心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心灵深处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