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敞明牖,隔城山窥人。
高蝉不畏凉,尽意留斜曛。
天海方浩秋,孤孑愁我身。
衣薄难受风,心逝恐为云。
龙象绝傍依,离劫自完存。
默受盂水供,坐对芙蓉醺。

【注释】:

过普慈寺二章 其二 《全唐诗》卷六十六

虚阁敞明牖,隔城山窥人。

高蝉不畏凉,尽意留斜曛。

天海方浩秋,孤孑愁我身。

衣薄难受风,心逝恐为云。

龙象绝傍依,离劫自完存。

默受盂水供,坐对芙蓉醺。

赏析:

首联“虚阁敞明牖,隔城山窥人。”写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之景。“虚阁”是空旷的建筑,“敞明牖”是说窗户敞开。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登上普慈寺阁楼,从敞开的窗户向外眺望的景象。“隔城山窥人”的意思是说诗人在楼上隔着城池遥望着对面的山峰。这里的“隔城山窥人”,写出了普陀山在诗人心中的神秘和向往。

颔联“高蝉不畏凉,尽意留斜曛。”意思是说高高的树上的蝉子不怕天气的凉意,并且把凉爽留在傍晚时分。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在楼上听到树上蝉鸣的情景。“高蝉不畏凉”写出了普陀山上的蝉子不怕凉意,表现出了它们顽强的生存力。“留斜曛”则写出了诗人听到蝉鸣之后所感受到的心情。这里的“留斜曛”与前面的“不畏凉”相互呼应,表现了普陀山的幽静和清凉。

颈联“天海方浩秋,孤孑愁我身。”意思是说天空像大海一样浩瀚而宽广,秋天的时候显得更加凄凉,自己感到孤独而忧愁。这两句描绘的是诗人在楼上看到普陀山的景色时,所感受到的心境。“天海方浩秋”写出了诗人看到普陀山的广阔和秋天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孤孑愁我身”则写出了诗人在普陀山上独自一个人时的寂寞感伤。这两句通过写景来表达出诗人对普陀山的喜爱和自己孤独的感受。

尾联“衣薄难受风,心逝恐为云。”意思是说由于衣服太薄不能抵挡寒风,所以感到身体上的不适;担心自己的心思会像云一样散失。这两句描绘的是诗人在楼上观景时,所感受到的身体不适和心情的变化。“衣薄难受风”写出了诗人在普陀山上感到寒冷而身体不适;“心逝恐为云”则写出了诗人对于自己心思不定而产生的担忧和不安。这两句通过写自己的感觉和心理变化来表达出诗人对普陀山的感情和对自己心境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普陀山的景色和诗人自己的感受进行细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陀山的喜爱和自己孤独的感受。同时,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和心理变化来表达出诗人对于普陀山的感情和对自己心境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