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舞不得剑,欲歌不得琴。
林露犹未霜,敢作秋蝉喑?
明月照广海,远见梅福岑。
一白自浩荡,孤翠郁以沈。
灵猿有仙骨,木叶纫为襟。
绝岊蔽藤茑,樵者何由寻?

【注释】

《客小若山顾氏庄杂诗七章遣闷》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共七首,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蜀中所作。其中第二首描写了作者的孤独与寂寞,抒发了他对世事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蜀中所作。前四句为第一联,“欲舞不得剑,欲歌不得琴”,描绘了杜甫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渴望舞剑以解忧愤,但剑已离身,无法再舞;渴望弹琴以抒怀,但琴亦已失,无法再弹。这两句表达了杜甫对于失去自由、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痛苦。

接下来四句为第二联,“林露犹未霜,敢作秋蝉喑?”,这里通过对比秋天的露水和霜降的树木,暗喻自己的孤独与无助。他不敢如同秋蝉一般发出嘶哑的声音,因为那样只会暴露自己的脆弱。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内心的恐惧和担忧,害怕被社会所抛弃。

第三联“明月照广海,远见梅福岑。”中的“明月”和“梅福”都代表着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追求。而“岑”字在这里则暗示了杜甫自己的处境,他如同一座山峰一样矗立在广阔的天地之间,但却无人知晓他的才华和抱负。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和无奈。

第四联“一白自浩荡,孤翠郁以沈。”中的“一白”指的是白色的衣服或头发,象征着纯洁和无暇。而“孤翠郁以沈”则描绘了杜甫独自面对困境时的心情,那种孤独、忧郁而又深沉的情感仿佛要淹没整个世界。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最后一句“灵猿有仙骨,木叶纫为襟。”中的“灵猿”代表着灵动和机敏,而“木叶纫为襟”则是一种巧妙的比喻,将树叶缝制成衣服来御寒。这句诗通过对比动物的机敏和人类的无助,强调了杜甫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杜甫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一个既孤独又充满智慧的诗人形象。他虽然身处乱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高洁的心,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去追求理想和自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