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挟羲和鞭,难策疲马心。
疲马在荆棘,嘶风多哀音。
客有蔡中郎,独抱焦尾琴。
不语投空山,知其所怨深。
春兰未邀赏,柴烟彯以沈。
愿挹湘江波,为尔湔素衿。
注释:
虽然我手中握着羲和的神鞭,但是难以鞭策疲惫的马匹之心。
疲惫的马儿处在荆棘丛中,嘶鸣着风声却充满悲伤。
有个名叫蔡中郎的人,独自抱着焦尾琴。
他默默地投到空山之中,可知他对此事怨恨深沉。
春兰尚未被邀请赏花,柴烟袅袅升起沉没。
希望舀起湘江的水波,为你洗掉那洁白的衣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以自己的遭遇和感受来抒发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首联“虽挟羲和鞭,难策疲马心。疲马在荆棘,嘶风多哀音”,描述了自己身处困境,无法改变现状的心情。羲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这里的“羲和鞭”比喻为指引方向的力量,但却无法驱散心中的迷茫和无助。”疲马”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自身的状态,如同一匹马一样疲惫不堪,无法摆脱困境。
颔联“客有蔡中郎,独抱焦尾琴。不语投空山,知其所怨深”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蔡中郎是一个有着才华和志向的人,但在这个困境中他却只能孤独地抱紧焦尾琴,默默无语地投入空山之中。通过这个细节的刻画,诗人表达了对蔡中郎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颈联“春兰未邀赏,柴烟彯以沈”则是对现实的感慨。春天的兰花本应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但现在却无人问津,只落得柴烟袅袅上升,消失在天际。这里运用了“彯”字来形容柴烟上升的样子,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态度。
最后一联“愿挹湘江波,为尔湔素衿”则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和决心。他希望能借湘江的水波清洗自己的衣襟,以此来洗去心中的忧愁和烦恼。这个愿望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