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天我生,乃谋道之小。
本非一寸蚕,欲以吐丝老。
在食不能馨,在衣不能藻。
卞玉投荒年,谁来估其宝?
辄思逃寂禅,猛力割诸造。
蛰久春相姁,未肯听梅槁。
羁人抒隐忧,志士托衿抱。
宁为蹇雪松,弗为媚烟草。

【注释】

“呜呼天我生”,叹叹词,表示感叹。天,自然;我生,我的一生。

“乃谋道之小”,谋:谋求;道:这里指文学之道或诗学之道。小,微小,不宏大。

“本非一寸蚕”,寸,一丈;蚕,一种吐丝的昆虫,这里比喻诗人。

“欲以吐丝老”,想以此成名、成家。

“在食不能馨”,“馨”,这里指香味浓郁。在食物里,也不能使它发出香气来;在衣物里,也不能让它色彩鲜艳。

“卞玉投荒年”,“卞”,古代地名;“玉”,这里指美玉。投荒年,指被遗弃在荒凉之地。

“谁来估其宝”,谁又来估(估计)量它的价值呢?

“辄思逃寂禅”,辄,就,立即;逃寂禅,逃离尘世,寻求清静的境界。

“猛力割诸造”,猛力,用尽全力。诸,泛指各种。造,指人世间的种种纷扰。

“蛰久春相姁”,“蛰”,冬眠;“姁”,温顺的样子。蛰久了,春天来了,也变得温和了。这里比喻自己长期隐居,也会变得和顺起来。

“未肯听梅槁”,“梅”,梅花;“槁”,干枯。不肯听任花朵凋谢枯萎。这里比喻诗人不愿屈服于世俗的压力。

“羁人抒隐忧”,“羁人”,受拘束的人;“抒”,表达。这里说自己是受拘于世俗的人,因此要表达自己的隐忧。

“志士托衿抱”,“志士”,有志气的人;“衿”,衣领,引申为心志;“抱”,怀抱。这里说自己是一个有志气的人,要把自己的心志放在怀抱之中。

“宁为蹇雪松”,“蹇”,跛足,这里比喻处境艰难。“雪松”,即松树,这里借松喻志。宁,宁可;为,做;蹇,跛;雪,白色,这里借指松树的白色。意思是宁可做一个行走艰难的雪松,也不愿意做一个媚态妖艳的烟草花。

【赏析】

《论诗四章与张培基》是现代学者钱钟书对唐代诗人杜甫诗作的评论。这首诗中,钱钟书对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

第一首:“呜呼天我生,乃谋道之小。”开头两句是对杜甫一生坎坷经历的概括。“呜呼”,感叹词,表示感叹。这里用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开篇,既表明了对身世的感慨,也表达了对杜甫生平遭遇的同情和理解。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历尽坎坷,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仰。他追求的是文学之道,而非权位富贵,这种执着的精神令人敬佩。然而,他的才华并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用。因此,他在诗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悲愤之情。第二、三句“本非一寸蚕,欲以吐丝老”则进一步揭示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和创作风格。他认为人生短暂,而功名富贵更是难以捉摸。因此,他选择了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用自己的才华去创造和奉献。然而,这条路上充满了荆棘和磨难。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最后一句“在食不能馨,在衣不能藻”则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在他看来,尽管自己努力耕作、精心制作衣服以求生计,但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这让他感到非常失落和痛苦。

第二首:“在食不能馨,在衣不能藻”。杜甫一生坎坷,历经战乱和政治斗争。他深知自己的处境,也深知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认为只要用心去做,就可以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和价值。“在食不能馨”指的是在贫困中依然能够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操守。“在衣不能藻”则是说自己虽然贫穷,但依然能够穿得体面干净。这两联都表达了杜甫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同时他也明白生活的艰难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和困难。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首:“卞玉投荒年,谁来估其宝?”这一句中“卞玉”是古代地名,这里代指珍贵之物。杜甫在这里用“卞玉投荒年”来形容自己的才华被世人所忽视,就像一颗珍贵的宝石被扔进了荒野一样无人问津。而“谁来估其宝”则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看法,他认为即使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总有一天也会有人来重新发现并评价它的价值。这里的“估”字可以理解为衡量、评价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猜测、推测。杜甫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不应该被轻易地否定或贬低。这种思想是非常宝贵的。

第四首:“辄思逃寂禅,猛力割诸造”。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想要逃避世俗繁华、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他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说的“逃寂禅”是指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而“猛力割诸造”则意味着要果断地摆脱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这里的“诸造”可以理解为各种形式或方式。杜甫认为只有通过这样做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第五首:“蛰久春相姁,未肯听梅槁”。这两句诗出自《周易·震卦》。其中“蛰久春相姁”指的是蛰伏已久的动物终于迎来了春天的喜悦和温暖;而“未肯听梅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喜悦之情。这里的“梅”指的是梅花。梅花在寒冬里开放、傲雪凌霜的形象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和高洁的品格。而杜甫在这首诗中则用“梅”来比喻自己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着坚强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最终取得成功成就事业。

第六首:“羁人抒隐忧,志士托衿抱”。这两句诗出自《诗经·郑风·采葛》。其中“羁人”指的是被束缚的人;而“志士”则是指有志向抱负之士或英雄豪杰。这里的“衿抱”指的是胸怀和怀抱。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被束缚的人们只能把心中的忧虑寄托在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观点;而那些志士仁人则可以把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寄托在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中来展现自己的风采才华赢得人们的认同和支持。

第七首:“宁为蹇雪松,弗为媚烟草”。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中“蹇雪松”指的是生长在崎岖不平地面上的松树;而“媚烟草”则是指生长在肥沃土地上的烟草花。这里的“蹇”可以理解为坎坷曲折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缓慢不顺利的意思;“媚”则表示讨好奉承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宁愿做一个生长在崎岖不平地面上的松树也不愿意做一个生长在肥沃土地上的烟草花因为前者代表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和高洁的品格而后者则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