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燹有恒劫,理难苍昊嗔。
未竟杀戮遭,已叨无尽恩。
暂谋一夕安,遍叩识者门。
谁防捷足多,实无馀地存。
岂当投露草,宿与饥鬼邻。
疾日不慰怀,渐渐西云昏。
望途森乱棘,视水惟流湍。
在昔安宅居,冻饿尚匪艰。
栖鸟雕有林,匿兽荒有山。
但得托止常,亦听毛羽残。
勉趋禅室谋,为我让西轩。
转觉两间窄,独此广厦宽。
雏僧走供烛,菜芋纷堆槃。
夺命沟壑馀,何暇饮与餐?
幸保骨肉完,弥使心凄酸。
隔屋多惨啼,愁阴夜方漫。
惊风行五章,其四
【译文】:战乱的年代有无尽的灾难,天理不容,苍昊发怒。战争未结束就遭杀戮,已经蒙受无穷的恩赐。暂时谋求一夜安宁,遍访识途之人。谁能防备那些捷足多端的人,实在没有剩余的地方可存身。岂当投宿露草间,与饥鬼共居。日暮不能安慰我的心情,渐渐西边云彩昏沉。望路上荆棘丛生,看水流湍急难行。昔日安居乐业的生活,即使冻饿也艰难不堪。栖鸟雕在树林里栖息,野兽躲藏在荒山上。只要能够有个地方安身,也听任羽毛残败。勉力前往佛室谋事,为我让出西轩。转觉两间屋子狭小,唯独这个大屋宽敞。雏僧匆匆奔走供烛火,菜芋纷乱堆积于盘。夺命沟壑之外余下的东西不多,哪里还能顾得上吃喝?幸亏保全了骨肉完整,更使心灵充满凄酸。隔着屋檐听到许多惨啼声,愁云阴夜方漫延。
【赏析】:此诗写乱世中人颠沛流离之苦、思归之情。
首联“兵燹有恒劫”,点明时世背景,指出这是一场持续不断、难以平息的战争。“有恒”一词表明这种劫难是经常发生的,并非偶尔之事。“理难苍昊嗔”,意味着天意难违,人们对此感到无奈和悲伤。这里的“苍昊”指的是苍天或宇宙,“嗔”即愤怒或发怒。
颔联“未竟杀戮遭,已叨无尽恩”,表达了战争尚未结束,就已经遭受了无数的杀戮;同时,自己已经承受了无尽的恩惠,这既指战争中的伤亡,也包含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颈联“暂谋一夕安,遍叩识者门”,诗人试图找到一个暂时的安全之地,但四处寻找,却无人回应他的请求。这里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恐惧和不安。
尾联“谁防捷足多,实无馀地存”,诗人感叹社会上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太多,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没有地方容身。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也是对诗人自身处境的一种反映。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它也揭示了战争背后的复杂人性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