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如绞麻,一束一步紧。
虎峪通大棘,猿梯接斜笋。
崩崖欲塞谷,及地势牢忍。
故留微隙通,万年作喉吻。
南柯百千蚁,车马去蠢蠢。
我来厕其间,浩气忽消窘。
侧俯穿树桩,倒盘上芝菌。
舆夫面覆地,短喘曳长纼。
眼看尺寸间,乱石堕齑粉。
未消太古气,愿乞巨灵垦。
天半出戍旗,敛翅立孤隼。
下有烟光摇,日晚喜村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他在东平山的登山过程,以及他所看到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感受。
我们可以逐句解读这首诗:
- 乱山如绞麻,一束一步紧。
- “乱山如绞麻”形容山上的树木交错,就像拧在一起的麻绳,给人一种混乱而密集的感觉。“一束一步紧”则形象地描绘出这种混乱中的一种坚韧和紧凑。
- 虎峪通大棘,猿梯接斜笋。
- “虎峪通大棘”指的是老虎峪中有粗壮的荆棘,象征着危险和困难。“猿梯接斜笋”则是说这些荆棘如同猿猴搭建的梯子一样,从斜处伸展出来,给人一种险峻和挑战的感觉。
- 崩崖欲塞谷,及地势牢忍。
- “崩崖欲塞谷”形容山崖崩塌,仿佛要将山谷堵住,给人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感觉。“及地势牢忍”则表示尽管形势如此险恶,但地势却异常坚固,给人以坚韧和不屈的印象。
- 故留微隙通,万年作喉吻。
- “故留微隙通”是指尽管山势险峻,但仍有一些微小的缝隙可以通行,这象征着希望和生机。“万年作喉吻”则是说这些缝隙就像是咽喉一样,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 南柯百千蚁,车马去蠢蠢。
- “南柯百千蚁”形容蚂蚁众多,犹如蚁穴一般庞大。“车马去蠢蠢”则是说虽然有这么多的车马,但却显得有些笨重和迟缓。这反映了诗人对忙碌生活的一种无奈和感慨。
- 我来厕其间,浩气忽消窘。
- “我来厕其间”指的是诗人来到这片山林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浩气忽消窘”则是说他感到一种豪迈的气息忽然消散了,原本的自信和洒脱不见了。这反映了诗人在面对自然时的一种心理变化。
- 侧俯穿树桩,倒盘上芝菌。
- “侧俯穿树桩”形容诗人侧身俯瞰,仿佛穿越了树桩一般。“倒盘上芝菌”则是说这些树桩像是倒置的盘子一样,上面生长着灵芝和菌类植物。这不仅描绘了山林的美景,也暗示了生命的奥秘。
- 舆夫面覆地,短喘曳长纼。
- “舆夫面覆地”形容轿夫们低头覆盖在地面上,显得非常谦卑和低调。“短喘曳长纼”则是说他们喘息急促,似乎在努力前行。这反映了他们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他们对成功的渴望。
- 眼看尺寸间,乱石堕齑粉。
- “眼看尺寸间”是指诗人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山石的大小和形状。“乱石堕齑粉”则是说这些山石在风雨中坠落,化为尘土。这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 未消太古气,愿乞巨灵垦。
- “未消太古气”指的是山林中仍然保留着远古时期的原始气息。“愿乞巨灵垦”则是说诗人希望能够像巨灵一样,开垦出一片新的天地。这反映了诗人对改变现状、创造新生活的渴望。
- 天半出戍旗,敛翅立孤隼。
- “天半出戍旗”指的是在天空中飘扬的军旗,代表了国家的威严和军队的力量。“敛翅立孤隼”则是说这些军旗虽然在天空中高高飘扬,但却显得有些孤独和无助。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一种担忧和思考。
- 下有烟光摇,日晚喜村近。
- “下有烟光摇”指的是山下的村庄被烟雾笼罩着,显得模糊而朦胧。“日晚喜村近”则是说随着太阳西下,村庄显得更加亲切和温暖。这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东平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