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行苦旱,今日行苦雨。
轣辘就泥泞,马首不能举。
飘风复向东,飒飒响禾黍。
洒我车中裳,黴色半沙土。
有鸟鸣下田,垂垂湿其羽。
旷野无丛林,何依得巢处?
侧闻齐东西,三月酷天暑。
但使居者乐,敢辞行者苦?

昨日行苦旱,今日行苦雨。

轣辘就泥泞,马首不能举。

飘风复向东,飒飒响禾黍。

洒我车中裳,黴色半沙土。

有鸟鸣下田,垂垂湿其羽。

旷野无丛林,何依得巢处?

侧闻齐东西,三月酷天暑。

但使居者乐,敢辞行者苦?

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内容:

  1. 昨天的干旱和今天的降雨:“昨日行苦旱,今日行苦雨。” 描述了诗人昨天经历了严重的干旱,而今天则遭遇了连绵的大雨,这种天气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 马车陷入泥泞,行进艰难:“轣辘就泥泞,马首不能举。” 这里的“轣辘”指的是车轮陷入泥地时发出的声响,而“马首不能举”形容马匹因为泥泞无法前进的情况。
  3. 风吹动树叶,发出响声:“飘风复向东,飒飒响禾黍。” “飘风”是指随风而来的风,而“飒飒响禾黍”则描绘了风吹过稻田时,稻穗与麦秆互相摩擦发出的声音。
  4. 雨水打湿衣物,衣服变色:“洒我车中裳,黴色半沙土。” 这里描述了雨水打湿了车内的衣裳,使得衣裳变得潮湿并带有泥土的颜色。
  5. 鸟儿在田间飞翔,翅膀沾满泥巴:“有鸟鸣下田,垂垂湿其羽。” 诗人观察到一只鸟儿在田野中飞翔,它的翅膀被泥土弄湿,显得非常疲惫。
  6. 旷野中没有树木,找不到栖息之地:“旷野无丛林,何依得巢处?” 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观察,指出在空旷的田野中没有树木,难以找到适合鸟类筑巢的地方。
  7. 传闻齐国东部地区正在经历酷热的夏季:“侧闻齐东西,三月酷天暑。” 诗人通过听闻得知,齐国的东部地区在三月份正经历着酷热的天气。
  8. 只要人们的居住环境舒适,那么不管旅途多么艰难都值得:“但使居者乐,敢辞行者苦?” 这是整首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的一种观点:只要人们能够安居乐业,那么无论路途多么艰难,都是值得的。

结合注释和译文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 其五十九》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它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述,引出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无常和人类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乐观态度。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