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身舍拂史所无,二法造孽安足辜?
倘援太武作龟鉴,如何竟使台城芜?
靳家兄弟东魏产,太平丁巳始造躯。
铭云七世保如意,下及存者祯祥俱。
高径周尺尺二寸,量三寸羡其侧隅。
一十四象佛菩萨,光明古月澄眉须。
纠修于顶妙华髻,的皪在胸璎珞珠。
牟尼多宝梵天相,端好不假银泥涂。
土花涩缩抹烟色,井泉碎剃苔痕枯。
谁将鹦鹉画翎绿,赩赩渲上红粟肤。
新安城中五明寺,渐江遗墓梅花敷。
西湖诗僧老行脚,来歇包担瞻浮屠。
铜龛香象秘尘滓,网纱四罥青蜘蛛。
重为拂拭出晶采,若揭龙钵开明蝫。
昨还吴下持示我,六十三言文非诬。
二千馀载几兵燹,此盟竟不金石渝。
永平以来溺西教,慈悲密咒颁鸿胪。
太和建德迭惩禁,沙门馀党多伏诛。
李唐中叶复流布,咸通速祸真堪虞。
我们来解析诗句:
- 东魏天平四年四面玉佛象诗为僧达受作
- “东魏天平四年”指的是东魏时期的天平四年。
- “四面玉佛象”是指佛教中的佛像或菩萨像。
- “诗为僧达受作”说明这是一首由僧人达受所创作的诗歌。
- 帝身舍拂史所无,二法造孽安足辜?
- “帝身舍拂史所无”是指皇帝放弃佛教的教义。
- “二法造孽”指的是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思想。
- “安足辜?”表示这种放弃是否值得。
- 倘援太武作龟鉴,如何竟使台城芜?
- “倘援太武作龟鉴”是指如果参考历史上的太武帝(拓跋焘)的做法。
- “台城芜”是指台城的废墟。
- 这里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 靳家兄弟东魏产,太平丁巳始造躯。
- “靳家兄弟”指的是靳氏家族的人。
- “太平丁巳”是指东魏的太平年间,丁巳是该年的干支纪年。
- “始造躯”是指开始建造佛像。
- 铭云七世保如意,下及存者祯祥俱。
- “铭云”是指这首诗的铭文。
- “七世保如意”意味着连续七代都保持了好运和吉祥。
- “下及存者祯祥俱”意味着包括活着的人在内的人都享有好运和吉祥。
- 高径周尺尺二寸,量三寸羡其侧隅。
- “高径周尺尺二寸”是指佛像的高度为周尺二寸。
- “量三寸羡其侧隅”是指佛像的高度超过了预期,多出三寸。
- 一十四象佛菩萨,光明古月澄眉须。
- “一十四象佛菩萨”是指佛像有十四个象征性的头部。
- “光明古月澄眉须”形容佛像的光明如同古老的月亮照亮了眉毛和胡须。
- 纠修于顶妙华髻,的皪在胸璎珞珠。
- “纠修于顶妙华髻”是指将头发编成美丽的发髻。
- “的皪在胸璎珞珠”形容脖子上挂着珍贵的项链。
- 牟尼多宝梵天相,端好不假银泥涂。
- “牟尼多宝梵天相”是指佛像具有神圣的形象。
- “端好不假银泥涂”是指佛像的庄严之美不需要金银等物质装饰。
- 土花涩缩抹烟色,井泉碎剃苔痕枯。
- “土花涩缩抹烟色”形容泥土上的花朵颜色暗淡,像是被烟熏的颜色。
- “井泉碎剃苔痕枯”形容泉水因为长时间被割草而变得干涸,苔藓的痕迹也消失了。
- 谁将鹦鹉画翎绿,赩赩渲上红粟肤。
- “鹦鹉画翎绿”是指用绿色的羽毛画出鹦鹉的图案。
- “赩赩渲上红粟肤”形容色彩鲜艳的鹦鹉羽毛覆盖在皮肤上。
- 新安城中五明寺,渐江遗墓梅花敷。
- “新安城中五明寺”是指新安城里的五明寺。
- “渐江遗墓梅花敷”形容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有盛开的梅花。
- 西湖诗僧老行脚,来歇包担瞻浮屠。
- “西湖诗僧老行脚”是指一位在西湖地区行走的诗僧。
- “来歇包担瞻浮屠”形容诗人来到寺庙休息,欣赏佛像。
- 铜龛香象秘尘滓,网纱四罥青蜘蛛。
- “铜龛香象秘尘滓”是指铜制的佛像存放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尘埃中隐藏着许多秘密。
- “网纱四罥青蜘蛛”形容周围环境中有许多蜘蛛网,蜘蛛在其中忙碌着。
- 重为拂拭出晶采,若揭龙钵开明蝫。
- “重为拂拭出晶采”是指重新擦拭佛像,使其更加晶莹剔透。
- “若揭龙钵开明蝫”形容佛像如同被揭开的宝藏,展现出更多的光芒。
- 昨还吴下持示我,六十三言文非诬。
- “昨还吴下持示我”是指昨天从吴地回来后将所学传授给我。
- “六十三言文非诬”表示我所理解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没有虚假之处。
- 二千馀载几兵燹,此盟竟不金石渝。
- “二千馀载几兵燹”是指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战争,但信仰依然坚定。
- “此盟竟不金石渝”表示这样的信仰和盟约不会被时间所动摇。
- 永平以来溺西教,慈悲密咒颁鸿胪。
- “永平以来溺西教”是指从永平时起,佛教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 “慈悲密咒颁鸿胪”是指在朝廷中颁布了关于佛教的慈悲咒语,并由鸿胪官负责宣读。
- 太和建德迭惩禁,沙门馀党多伏诛。
- “太和建德迭惩禁”是指太和、建德两朝交替时期,佛教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 “沙门馀党多伏诛”是指那些支持佛教的人被处以死刑。
- 李唐中叶复流布,咸通速祸真堪虞。
- “李唐中叶复流布”是指唐朝中叶时期佛教再次广泛传播。
- “咸通速祸真堪虞”是指咸通年间发生了严重的灾难,使得人们感到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