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七月扫阑暑,淮南江水知亦寒。
飞鸿零落好毛羽,回翔欲去心不欢。
虚堂飒飒飘初叶,斜日仓黄照颜色。
凝神惨对寂无语,一语交生百呜咽。
疏蝉在树钟鸣夕,迸作繁声共凄切。
君既不获承平著作金马门,又不屑幸哀乞饭同王孙。
苦缚科第误妻子,强折意气随车轮。
年年出门春草绿,去去秋风白发新。
眼前荣辱不自主,万古茫茫安复论?
苍云溟渤天南起,下接黄沙拍河水。
君弗复唱行路难,我亦愁心堕乡里。
乡心别思相结纠,我归不得君难留。
人生百岁几离合,眼前万事徒悠悠。
燕台七月扫阑暑,淮南江水知亦寒。
译文:燕台的七月炎热难耐,淮河之水似乎也感受到了凉意。
注释:燕台,泛指京城。
赏析:首句描绘了燕台七月的高温和淮河之水的寒冷,为下文的离别之情埋下伏笔。
潘丈德舆以诗留别长歌答之
飞鸿零落好毛羽,回翔欲去心不欢。
译文:大雁南迁,羽毛已经丰满,但它们想要飞翔却心中不欢。
注释:飞鸿,指大雁。
赏析:大雁是诗人的朋友,也是诗人情感的象征,他们的离别让诗人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忧愁。
虚堂飒飒飘初叶,斜日仓黄照颜色。
译文:虚堂中飘落着新叶,斜阳在树叶间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注释:虚堂,指诗人的书房或住所。
赏析:诗人通过写秋风中的落叶和夕阳的余晖,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
凝神惨对寂无语,一语交生百呜咽。
译文:凝神沉默地凝视着远方,一言不合便引发百感交集的悲鸣。
注释:一语,指诗人的离别话语。
赏析:诗人在面对朋友的离别时,内心充满了痛苦和不舍,这种情感在交流中被放大,引发了更多的共鸣。
疏蝉在树钟鸣夕,迸作繁声共凄切。
译文:傍晚时分,稀疏的蝉鸣声在树上响起,声音繁复而凄凉。
注释:疏蝉,稀疏的蝉鸣声。
赏析:诗人通过对蝉鸣声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离别后孤独寂寞的感受。
君既不获承平著作金马门,又不屑幸哀乞饭同王孙。
译文:你既未能在承平时期担任著作官员,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宁愿像王孙一样过着贫苦的生活。
注释:承平,太平盛世;著作,指官员;金马门,古代皇宫的大门;王孙,贵族子弟。
赏析:诗人用“君”来代表自己,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苦缚科第误妻子,强折意气随车轮。
译文:我苦苦追求功名却误了妻子和孩子,只能勉强压抑自己的志向随波逐流。
注释:科第,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意气,指人的志向和性格;车轮,比喻社会环境的变化。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年年出门春草绿,去去秋风白发新。
译文:每年外出都会看到春草变绿,然而每到秋天头发却已斑白如新。
注释:春草绿,指春天的景象;秋风发,指秋天的头发变白。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四季更替中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眼前荣辱不自主,万古茫茫安复论?
苍云溟渤天南起,下接黄沙拍河水。
注释:眼前,指眼前的荣辱得失;万古,指漫长的历史;茫,模糊不清的意思;溟渤,大海;天南,指南方;下接,连接的意思;黄沙拍河,形容黄河的水势汹涌澎湃。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荣辱得失的认识和感慨,同时也对历史的变迁表示出一种迷茫和困惑。
君弗复唱行路难,我亦愁心堕乡里。
乡心别思相结纠,我归不得君难留。
人生百岁几离合,眼前万事徒悠悠。
译文:你没有再唱《行路难》这首诗,我也因思乡之情而心乱如麻;我们分别之后,我无法返回家乡,而你也不能留下。人生的百年之中,离别和重逢都是常态,眼前的一切琐事都显得如此遥远和虚无。
注释:行路难,指《行路难》这首诗;乡心,指思乡之情;别思,指别离之情;结纠,缠绕不解;归,返回;悠悠,遥远的样子。
赏析: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迷茫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