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五日无山见,侧地山青忽当面。
山腰云烂围大布,山顶日华动银线。
风起云日忽碎揉,山光乃作波光流。
飞鸿一翮两翮白,如烟翠中泛萍鸥。
更泼馀岚落村树,柽绾樟结千苍虬。
郁为露气香蒸浮,绕以潭涧声泠幽。
未得夏雨绿已众,二月三月成凉秋。
凭辕客思苦萧索,陡挽天水来润眸。
弃车席坐行且留,大埃北卷空悠悠。
南来五日无山见,侧地山青忽当面。
山腰云烂围大布,山顶日华动银线。
风起云日忽碎揉,山光乃作波光流。
飞鸿一翮两翮白,如烟翠中泛萍鸥。
更泼馀岚落村树,柽绾樟结千苍虬。
郁为露气香蒸浮,绕以潭涧声泠幽。
未得夏雨绿已众,二月三月成凉秋。
凭辕客思苦萧索,陡挽天水来润眸。
弃车席坐行且留,大埃北卷空悠悠。
【注释】
- 南来五日无山见:南方来了五天没有见到山。
- 侧地山青忽当面:侧面看山时,青山突然呈现在眼前。
- 山腰云烂围大布:山腰的云雾像巨大的布料一样。
- 山顶日华动银线:山顶上太阳的光芒如同银色的线条。
- 风起云日忽碎揉:风吹起,云和太阳一起变得模糊而破碎。
- 飞鸿一翮两翮白:大雁飞行时翅膀展开的样子,就像白色的羽毛。
- 如烟翠中泛萍鸥:像是烟雾中的绿色水面上飘着的浮萍与游鱼。
- 更泼馀岚落村树:更多的地方有雾气降落在村庄的树木上。
- 柽绾樟结千苍虬:柽树和樟树盘绕交错,形成千条蜿蜒的龙状。
- 郁为露气香蒸浮:浓郁的露气弥漫在空中,如同蒸腾的气息。
- 绕以潭涧声泠幽:环绕着潭溪的流水声显得清幽。
- 未得夏雨绿已众:还没有等到夏天的雨水,就已经有许多绿色的植物了。
- 二月三月成凉秋:二月至三月间,天气已经转凉,进入了秋季。
- 凭辕客思苦萧索:依靠车辕思考的人感到十分凄凉萧索。
- 陡挽天水来润眸:突然拉起天空的水来滋润眼睛。
- 弃车席坐行且留:放弃了车辆,席地而坐一边行走一边停留。
- 大埃北卷空悠悠:大风吹卷着灰尘向北而去,留下一片空寂。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从南方来到徐州道途中所看到的景色和内心感受。整首诗充满了自然之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旅途寂寞、艰辛的感受。
诗歌开头“南来五日无山见”,诗人表达了到达徐州后的新奇感受,南方到徐州后五日里没有看到一座山,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对南方的山水景色充满期待,但抵达后发现并非如此。这种反差使得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侧地山青忽当面”描绘了从侧面望去,眼前的山色青翠欲滴,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的“山青”和“当面”形成了视觉上的对比,突出了山的色彩和位置。
接下来的诗句中多次运用“忽然”、“散开”等词汇,描述了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景象。如“山腰云烂围大布”形容云雾如巨大布料般覆盖山腰;“山顶日华动银线”则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穿过云层,仿佛金色的线条洒下的情景。这些描写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还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风的变化,“风起云日忽碎揉”形容风起时云和阳光交织在一起,时而散开时而聚拢,如同被揉碎一般。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诗歌中还涉及了动物的生动形象和生态环境的描写。如“飞鸿一翮两翮白”,形容大雁振翅高飞时羽毛洁白如雪,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如烟翠中泛萍鸥”,则是将水中的浮萍和游鱼比作烟雾中的绿色物体,富有诗意。这些描写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加深了读者对景物的印象。
最后一句“陡挽天水来润眸”,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受,他通过拉起天上的水来湿润自己的眼睛,形容自己对美景的深深陶醉和留恋。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情感色彩,使整首诗更加生动而感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表达,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宁静、美丽的意境,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