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县官米,充为巡江卒。
日米一勺不救饥,夜夜巡江苦难说。
江烟惨惨风瑟瑟,烂水冲泥照凄月。
行行击柝且曼歌,步步声声动凄咽。
尔亦有妻子亦有家,为尔无眠眠不得。
年丰无盗贼,尔不巡江谁尔责?
不见关官汛吏日食太仓粟,夜夜琼尊唱欢悦。
吁嗟乎,巡江卒。

【解析】

  1. 本首诗为乐府《杂曲歌辞》。“巡江卒”是题目,全诗共四句,内容上分为两小段。第一小段:日食县官米,充为巡江卒。第二小段:年丰无盗贼,尔不巡江谁尔责?第三小段:不见关官汛吏日食太仓粟,夜夜琼尊唱欢悦。
    (1)
    日食县官米,“县官”指官府,即皇帝。“日食”指皇帝因灾荒而将百姓的粮食征调出来,以供军队和官员食用。“充为巡江卒”,意思是说那些被征调出来的人成了“巡江卒”。
    (2)
    日米一勺不救饥,夜夜巡江苦难说。“巡江卒”在夜间巡逻长江时,由于饥饿难忍,不得不偷盗百姓家的食物来解馋。
    (3)
    江烟惨惨风瑟瑟,烂水冲泥照凄月。江边的景色十分凄清,风萧瑟地吹着,江水浑浊,泥土沾满了船身。这里的“凄月”既指月光的凄冷,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4)
    行行击柝且曼歌,步步声声动凄咽。“行行”与“且曼”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不停地敲击着梆子,发出悠扬的声音。“曼歌”与“动凄咽”则是对动作的描写。
    (5)
    尔亦有妻子亦有家,为尔无眠眠不得。虽然你们有家庭,但为了国家,你们必须坚守岗位,不能回家休息。
    (6)
    年丰无盗贼,尔不巡江谁尔责?如果天下太平,没有盗贼,你们就可以回家休息了。这里的反诘句式,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强调,也是对“巡江卒”们的一种激励和安慰。
    (7)
    不见关官汛吏日食太仓粟,夜夜琼尊唱欢悦。“关官”和“汛吏”都指地方官,他们经常贪污公款,吃公家的粮食。而那些“巡江卒”却只能饿着肚子。
    (8)
    吁嗟乎,巡江卒。“吁嗟乎”是对“巡江卒”们的感叹,也是对他们的赞美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悲愤。
    【答案】
    译文:
    日食县官米,充为巡江卒。日米一勺不救饥,夜夜巡江苦难说。江烟惨惨风瑟瑟,烂水冲泥照凄月。行行击柝且曼歌,步步声声动凄咽。尔亦有妻子亦有家,为尔无眠眠不得。年丰无盗贼,尔不巡江谁尔责?不见关官汛吏日食太仓粟,夜夜琼尊唱欢悦。吁嗟乎,巡江卒。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民歌。
    第一句“日食县官米”,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所以皇帝要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灾荒之年更要如此。“日食”一词在这里指的是皇帝因为灾荒而把百姓的粮食征调出来,以供军队和官员食用。这些被征调出来的人就成了“巡江卒”。“充为巡江卒”,意思是指这些人成为“巡江卒”的原因是被征调出来当士兵。
    第二小段:“日米一勺不救饥,夜夜巡江苦难说。”这里的“巡江卒”在夜间巡逻长江时,由于饥饿难忍,不得不偷盗百姓家的食物来解馋。这句诗反映了民间百姓生活的困苦。
    第三小段:“江烟惨惨风瑟瑟,烂水冲泥照凄月。”这一句描写的是江面的景色非常凄清,风萧瑟地吹着,江水浑浊,泥土沾满了船身。这里的“凄月”既指月光的凄冷,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第四小段:“行行击柝且曼歌,步步声声动凄咽。”这里的“击柝”是指敲击着梆子,“且曼”是指歌声悠扬。而“动凄咽”则进一步渲染了气氛的凄凉。
    第五小段:“尔亦有妻子亦有家,为尔无眠眠不得。”虽然你们有家庭,但为了国家,你们必须坚守岗位,不能回家休息。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痛苦。
    最后一句:“年丰无盗贼,尔不巡江谁尔责?”如果天下太平,没有盗贼,你们就可以回家休息了。这里的反诘句式,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强调,也是对“巡江卒”们的一种激励和安慰。
    这首诗通过对“巡江卒”们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