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阴生碧涧,午月高在松。
绕松三五岫,寒翠浮重重。
至静敛群妙,坐觉孤亭空。
翛然警微寒,露下闻远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夜坐山亭
第一句描述了诗人在山亭中夜坐的情景,层阴生碧涧指的是夜晚山涧中的薄雾,笼罩着整个山间,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午月高在松则是指中午时分太阳高挂在松树之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绕松三五岫(yǒu) —— 绕着松树有三五个山峰。这里的“绕”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群山时的景象。岫,指山峰。
寒翠浮重重 —— 寒绿的山色层层叠叠地浮现在云雾中。这一句形容山峰上覆盖着厚厚的云雾,使得整个山峦显得更加幽深莫测。
至静敛群妙 —— 最静的时候凝聚了所有精妙的事物。这里的“至静”指的是诗人心境达到的一种极致平静的状态。“群妙”则泛指世间的一切美好事物。
坐觉孤亭空 —— 坐下来就感到这座孤独的亭子是如此空旷。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以及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翛然警微寒 —— 独自一人,感受到了细微的寒意。这里用“翛然”一词来形容诗人独自面对大自然时的孤独与冷静。
露下闻远钟 —— 在露水即将滴落的声音中,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这一景致描绘了一幅寂静而祥和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山亭景象,以及诗人在此中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内心之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对心灵的净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