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吸落日气,仰吐初月华。
容腹未及斛,作意偏谽谺。
林阴石垂掌,与云相攫拿。
揉之极纷碎,散如杨柳花。
蛎房布空洞,潟下多潜蛇。
昆布春不生,搏浪惟有沙。
投身生大怖,坦履亦槎枒。
谁云千丈潭,自灿光明霞。

译文:

喇叭形状的嘴,

低头吸取落日的气息,

仰头吐出初升的月色。

腹部尚未装满酒,

却已经显得摇摇晃晃。

树林中的阴石仿佛手掌,

与云相争抓挠不停。

揉碎它们极其纷繁,

如同柳絮般飘散。

牡蛎房布满空洞,

潮汐下的水中潜伏着蛇。

昆布在春天也不生长,

只能承受海浪拍打。

投身大海生恐惧,

赤脚行走也是坎坷。

谁说千丈深潭,

自己闪耀出光明霞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喇叭嘴”的形态、行为和周围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诗的开篇“喇叭嘴”,直接点明了主题——一种形状像喇叭的动物或事物。这里的“喇叭嘴”可能是指某种鸟类或其他动物的喙部形态。诗人通过对它的描述,展现了这种生物的特征:它的形状独特,似乎可以吸入阳光,又可以将月光吐露出来。这种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喇叭嘴的轮廓和功能。

诗中描写了喇叭嘴的腹部,暗示它还未装满东西,但却已经摇摇晃晃,显得不稳定。这一部分可能是在比喻喇叭嘴虽然外表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内部空虚,缺乏实质内容。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事物表面现象背后真相的关注。

诗中提到喇叭嘴所处的环境,如“树林中的阴石仿佛手掌”,以及与云相争抓挠。这部分描述了喇叭嘴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它在这种环境中的行为。通过这些描述,诗人展示了喇叭嘴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关系,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诗转向喇叭嘴自身的特征,如“揉之极纷碎,散如杨柳花”。这部分描绘了喇叭嘴被揉搓时的景象,以及它散落后如同柳絮般轻盈飘散的状态。这一部分不仅展现了喇叭嘴脆弱易损的特点,也暗示了大自然的无常和生命短暂。

随后,诗转向喇叭嘴周围的其他事物,如“蛎房布空洞,潟下多潜蛇”。这部分描述了喇叭嘴周围的海洋生态,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蚝房和潟都是海洋中的生物,它们的出现暗示了喇叭嘴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态平衡的威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海洋生态的关注和担忧。

诗转向喇叭嘴自身的命运和存在意义。如“搏浪惟有沙”和“投身生大怖,坦履亦槎枒”等部分。这部分描述了喇叭嘴面对大海的勇敢态度,以及它所经历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勇敢精神的推崇。

这首诗通过描绘喇叭嘴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