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极铭词表伏波,四峒欢唱荔枝歌。
未防磨石潮通垒,还使横门血溅戈。
雕落黄芦悲海雁,凄迷白日走江鳝。
羯胡早慑中单战,须檄司徒守汴河。
《诸将五章》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夔州所作,其中“回首扶桑铜柱标”一句描绘了边疆的地理景观,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回首扶桑铜柱标”出自杜甫的《诸将五首》。全诗如下: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回首扶桑铜柱标:“回首”表示回顾或回想,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回想起遥远的边关。“扶桑”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而“铜柱标”则是指南海中的岛屿,作为边疆的重要标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深情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遥远与神秘。
冥冥氛祲未全销:“冥冥”形容深远或神秘,这里指战争带来的不安与忧虑。“氛祲”指的是不祥的气氛或预兆,这里用来形容战乱带来的不稳定。“未全销”意味着这种不祥的氛围尚未完全消散,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持久影响。
越裳翡翠无消息:“越裳”是对越南的称呼,而“翡翠”则是珍贵的宝石。这句诗表达了对远方国度的思念以及战争对这些国家和平安宁的影响。“无消息”强调了战事对这些地区的隔绝,使得远方的使者无法传递和平的消息。
南海明珠久寂寥:“南海”指南中国海,而“明珠”则是珍贵的宝物。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战争对珍贵之物的破坏,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民生的严重影响。“久寂寥”意味着这种破坏是长期的,使得这片海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与美丽。
殊锡曾为大司马:这句诗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勇双全闻名于世。“殊锡”意味着特殊的恩宠或荣誉,这里指诸葛亮被朝廷赋予的特殊职务。“大司马”是东汉末年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事务。这句诗通过提及历史上的诸葛亮,暗示了诗人对于忠诚与才智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于武将的期望与要求。“总戎皆插侍中貂”:这里的“戎”指的是军队,“侍中”是一种官职,通常由皇帝身边的亲近大臣担任。“貂”是一种贵重的皮毛制成的头饰,象征着尊贵和权力。这句诗表达了对于武将职责的理解与期待,即他们不仅要有勇猛的军事才能,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服务国家的责任感。“炎风朔雪天王地”,“炎风”、“朔雪”分别指的是炎热的风和寒冷的雪,这里用来描绘边疆的恶劣气候环境。“天王地”则是指辽阔的国土,这里可能指的是边疆地区。这句诗通过对比边疆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环境,突出了军人在战争中所面临的艰难困苦。“只为忠臣翊圣朝”,这里的“翊圣朝”指的是维护国家的统治和稳定。“忠臣”强调了军人应当忠于国家、服务于民的职责。“翊”在这里有扶持、辅佐的意思,体现了对军人辅助君主治理国家的期待。“唯有”表示唯一性的意思,强调了只有忠诚的臣子才能真正为国家服务。这句诗总结了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即只有那些忠诚于国家、勇于担当的军人,才能真正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的赞美和推崇,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杜甫在《诸将五首·其四》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边疆战场的残酷现实以及将领们的责任与担当。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深切关怀和对其英勇事迹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