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骀风暖送行旗,平轼凫山照玉姿。
四堑高榆翻露色,一川短荠栉烟丝。
边州促饷官传檄,古道寻碑客剪茨。
入望已违乡国景,况闻鸣雁警离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南沙河题壁四章叠前韵示钱同年 其二》。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狐骀风暖送行旗,    
平轼凫山照玉姿。    
四堑高榆翻露色,    
一川短荠栉烟丝。    
边州促饷官传檄,    
古道寻碑客剪茨。    
入望已违乡国景,    
况闻鸣雁警离思。    

注释

  • 狐骀(guī dá):地名或山名,在今山西境内。
  • 风暖:风儿温暖。
  • 行旗:行军的旗帜。
  • 凫山:即凫皋山,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相传为夏禹所葬之地。
  • 四堑(qiàn)高榆:四周的高高的柳树。
  • 一川:指黄河的一条支流。
  • 短荠(qì):短小的野草。
  • 边州:边境地区。
  • 促饷:催促供应军粮。
  • 古道:古老而崎岖的道路。
  • 客:指过路的人。
  • 入望:进入观望。
  • 违:离开。
  • 乡国景:家乡的景色。
  • 鸣雁:大雁发出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南沙河题壁四章叠前韵示钱同年 其二》。诗中描绘了南沙河边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狐骀风暖送行旗,平轼凫山照玉姿。”描述了在温暖的风吹拂下,军队行进的场景。诗人通过“平轼”和“凫山”这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堑高榆翻露色,一川短荠栉烟丝。”描述了黄河两岸的景象。高高的柳树摇曳在晨光中,如同白色的柳絮飘落下来;短小的野草在烟雾中显得格外清晰。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边州促饷官传檄,古道寻碑客剪茨。”描述了战争时期的情景。士兵们正在前线努力作战,而后方则传来了命令,要求他们加紧准备军粮。同时,诗人还在寻找古代的碑刻,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句诗既展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又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入望已违乡国景,况闻鸣雁警离思。”描述了诗人离开家乡后的心情。他看到远处的家乡景色,心中更加思念故乡。而更让他感到悲伤的是,听到大雁的叫声,他不禁想起了离别的亲人和朋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沙河两岸的自然景观和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