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色穿桥漷水斜,滕阳古堡压千家。
饥乌啄树争冰叶,病马眠槽避雪花。
上洛蒲桃双窨酒,下田管辖只轮车。
三更野柝群呼秣,更向南沙走北沙。
诗句释义:
- 练色穿桥漷水斜:形容河流的颜色如同洗练过一般,水流在桥梁下方斜穿过。漷水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这里用来形容河水的流动。
- 滕阳古堡压千家:滕阳是一个地名,此处指的是滕阳的古堡,它位于河岸边,高耸于周围的房屋之上,给人一种压迫感。
- 饥乌啄树争冰叶:描绘了饥饿的乌鸦在树上争夺着尚未脱落的冰叶。这里的“饥”字表明乌鸦因饥饿而显得异常活跃,“啄树”则展现了乌鸦捕食的行为,“争冰叶”则描绘了它们争夺食物的情景。
- 病马眠槽避雪花:描述了一匹生病的马在寒冷的环境中寻找温暖的地方休息。这里的“病”字强调了马的身体状况,“眠槽”表明马是在马槽中休息,“避雪花”则表达了马在雪中的困境。
- 上洛蒲桃双窨酒:上洛是一个地名,指代一个地方的特产或特色产品。蒲桃是一种水果,通常被用于制作果酒。“双窨”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发酵方式,可能是将水果和另一种液体(如米酒)混合发酵。
- 下田管辖只轮车:描述了农民在田里管理作物的场景。这里的“下田”指的是田间地头,“管辖”是指负责管理、监督的意思,“只轮车”则可能指的是只有一辆用来运输的工具,或者是说只有一辆车能承载所有货物。
- 三更野柝群呼秣:三更天时,野外的守卫呼唤士兵准备战斗。“三更”指的是深夜的时间,“野柝”指的是野外的守夜人敲打木梆的声音,“群呼秣”意味着士兵们集合在一起准备战斗。
- 更向南沙走北沙:表达了一种冒险或探索的精神。“更”在这里可能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更替或重复,二是表示更深入、更远的地方。“南沙”和“北沙”可能指的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或地点,而“走”则传达了不断前行或探索的意愿。
译文:
在这座古老的桥边,漷河水斜着流淌;滕阳的古堡矗立在村庄之间,仿佛要压垮千家万户的门楼。饿极了的乌鸦争抢还未落下的冰雪叶,疲惫的马儿蜷缩在槽边的暖窝中躲避雪花的侵袭。在上洛的土地上,我们品尝到由蒲桃酿制的双窨美酒,而在田间劳作时,我们只能依靠那辆简陋的单轮车来运输物资。夜深人静时,我们在荒野中敲响木梆,召唤着战士们整装待发。无论我们走向哪个方向,都是向着未知前进。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清代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的画卷。诗人通过对河流、桥梁、古堡、乌鸦、马匹等元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通过对古代建筑与现代生活的对比,引发读者对历史变迁和人文环境的深刻思考。此外,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