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木阴森叫恶姑,巡兵互𣝔警流逋。
风声掠地多荒砾,烟气横塘有乱菰。
坏塔倚空如卓杖,断峰出汉似悬壶。
古愁难涤张平子,起剔残篝看鹿卢。
【注释】
1.檐木:屋檐上悬挂的木制瓦当。阴森叫恶姑:阴沉而令人感到恐怖,像叫恶姑那样令人害怕。巡兵:巡逻的士兵。𣝔(jiān):敲击,打。警流逋(pū):警戒流窜的盗贼。风声:指风吹过的声音。掠地:吹打地面。多荒砾:有许多荒凉的石砾。烟气:指水汽上升时形成的水雾。横塘:在水塘边。乱菰(gū):生长杂乱无章的菰草。坏塔倚空如卓杖:倒塌的塔像一根棍子倚靠在天空中。断峰出汉似悬壶:断裂的山峰就像悬挂在山腰间的药葫芦。张平子: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著有《灵宪》、《东京赋》。残篝(gōu):残缺不全的篝火。鹿卢:古代传说中的怪兽。
2.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逼真,情景交融;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气。
【译文】
屋檐上挂着的木片阴森可怕,巡逻士兵相互敲响报警器以戒备逃窜的盗贼。
风吹打的声音在地面上响个不停,到处都是荒芜的石砾。水面的水汽弥漫,岸边长满了乱糟糟的芦苇。
倒塌了的塔像是一根棍子斜靠着天空,断裂的山峰好像悬挂在空中的药葫芦。
古时的忧愁难以洗刷张衡的心情,我起来点亮残烬看鹿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崇祯八年(1635)游吴淞小山子时作。当时作者正在应举,心情颇为郁闷,故作此诗以寄慨。
首联“檐木阴森叫恶姑,巡兵互𣝔警流逋。”起笔先点题,交代了诗人游踪的背景。檐木是指屋檐上的装饰物,这里用“阴森”来形容其状,使人感觉到它有一种恐怖的感觉,仿佛有鬼神在呼唤。这也许是因为檐木上有乌鸦栖息,声音让人毛骨悚然。而“巡兵”则是守卫的士兵,他们不时敲打着梆子来警告那些逃亡的人。这种景象给人一种不安定的感觉。
颔联“风声掠地多荒砾,烟气横塘有乱菰。”进一步描写了周围的环境。风声掠过大地,扬起许多石头和尘土,这是由于风的威力所致。而在水边的草丛中,长着一些生长得乱七八糟、没有规律的植物,这就是所谓的“乱菰”。这既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的破败,也暗含了诗人心中的无奈与悲凉。
颈联“坏塔倚空如卓杖,断峰出汉似悬壶。”则描绘了更为具体的景象。一座倒塌的塔,就像是一根棍子一样斜靠着天空。而断裂的山峰,就像是一个药葫芦悬挂在山腰间一样。这两个比喻非常形象生动,让人能够清晰地想象出那种场景。
尾联“古愁难涤张平子,起剔残篝看鹿卢。”则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慨。张平子是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学问渊博,见识非凡。然而在这个乱世之中,他的心情却难以平复,因此只能借着点燃篝火来驱散心中的忧愁。这里的“残篝”指的是已经熄灭的篝火,而“鹿卢”则是古代的一种怪兽。通过这个典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无法改变这种局面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