鲰生夙劫在虚无,那问真灵位业图?
识字聊供仓颉役,求仙肯受始皇愚?
尘皆在梦人谁觉,天可常留日不徂。
三尺藤床风火界,元关黍米是丹垆。
【注释】
1、穹窿山:在今江苏南京西南。
2、索:求取,索取。
3、新诗:指自己写的诗。
4、书扇戏为二章:把写诗的两首诗刻在扇面上,互相开玩笑说它们是两篇游戏文章。
5、那问:岂问,难道问。
6、真灵位业图:指神仙的真身和地位,以及他们所修成的各种功德。
7、仓颉:相传是黄帝时造字的人。
8、始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开国皇帝。
9、尘:尘世,人间。
10、天可常留日不徂(cú):太阳是可以常常停留在天空中的,不必像人间一样一去不复返。徂,往,来。
11、三尺藤床风火界:指道教中修炼者所用之三寸长的竹片做成的床,上面铺着草席,四周用木条或藤条围住,可以避火。
12、元关:原是《周易》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中的“太极”,这里指阴阳。又指道教中炼丹的炉子。
13、黍米:指黄精一类的药草,传说吃了能长生不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道士司马承祯为友人所作的一首诗,以诙谐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的看法以及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
首联“鲰生夙劫在虚无,那问真灵位业图?”意思是说自己是一个平庸之人,早就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了却尘缘。诗人用“夙劫”、“虚无”等词语,表明了自己对世事的淡泊与超脱,同时也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迷失自我,而是在追求中保持清醒,这从“那问真灵位业图”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并不执着,而是看得很淡,这与他所受到的思想影响有关。
颔联“识字聊供仓颉役,求仙肯受始皇愚?”意思是说,我虽然学识有限,但也可以像仓颉那样创造出文字,成为文字的创造者;而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人,也愿意像秦始皇那样,被世人称为“愚”。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既表现出自己的自信,也暗示了自己的谦逊。
颈联“尘皆在梦人谁觉?天可常留日不徂。”意思是说,所有的世俗都只是一场梦,没有人能够真正地醒来;而天地之间的一切也都像是一场长卷,永远不会有结束的时候。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虚幻、世事无常的认识,也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炼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诗人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同时,也深知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这种矛盾和困惑使得诗人在面对现实时显得有些无奈和迷茫。
尾联“三尺藤床风火界,元关黍米是丹垆。”意思是说,我居住在一张三尺高的藤床上,四面围着火势旺盛的柴火,这就是我的修炼场所;而那些用来炼丹的黄精等草药,也是我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修炼生活的满足和自豪,也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支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处之,也有对道教修炼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也让人不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