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靡弗改,谁能测所终。
蒋山自齐梁,幢盖浮屠宫。
安知明祖宅,毁塔迁志公。
何怪三百年,寝阙生蒿蓬。
我来谒松下,黄槁闲霜丛。
故事识已少,今帝德良隆。
守吏卫樵苏,金碧馀穹窿。
环峰嶂东南,西眺旷青空。
郭外隐大江,杳来逝无穷。
杖策越断桥,攀跻入岩东。
密树欲无径,凉飙激榛中。
颓垣外已尽,立殿中犹雄。
想见徙建初,颇极匠制工。
老僧为设餐,共语斜阳红。
窴彼万古怀,企此三幡通。
人归壑谷闭,深翠澹蒙蒙。
林杪馀塔顶,盘鹘下秋风。
九月八日,我偕同叶治三陈硕士从弟仪筐侄彦昂谒明孝陵游览灵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园。
万事靡弗改,谁能测所终。
蒋山自齐梁,幢盖浮屠宫。
安知明祖宅,毁塔迁志公。
何怪三百年,寝阙生蒿蓬。
我来谒松下,黄槁闲霜丛。
故事识已少,今帝德良隆。
守吏卫樵苏,金碧馀穹窿。
环峰嶂东南,西眺旷青空。
郭外隐大江,杳来逝无穷。
杖策越断桥,攀跻入岩东。
密树欲无径,凉飙激榛中。
颓垣外已尽,立殿中犹雄。
想见徙建初,颇极匠制工。
老僧为设餐,共语斜阳红。
窴彼万古怀,企此三幡通。
人归壑谷闭,深翠澹蒙蒙。
林杪馀塔顶,盘鹘下秋风。
【注释】
九月初九重阳节,我与叶治、陈硕士从弟仪筐侄子彦昂一起拜谒明孝陵,游览灵谷寺,会见了寺院的住持和尚祇园。
万事莫不改变,谁能预知最终的结果呢?
蒋山就是自齐梁以来的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所在地,他的陵墓前有一座幢盖的佛塔。
怎么会知道明朝开国皇帝建文帝迁走这座塔呢?
为什么三百年的陵墓,却长满了野草和蒿蓬呢?
我来拜谒松树下,看见树叶已经干枯,落在霜露中。
从前的故事我知道得很少,现在的圣明之君恩泽广大深厚呀!
守陵的官吏们保卫着山林,樵夫采伐林木,使殿堂前的楼阁台榭依然巍峨壮观。
山峰环绕在东南方向,向西远眺一片空旷的天幕。
城外的大江隐约可见,它奔流而去,永不停止。
我拄着手杖越过断桥,攀登上岩壁向东去。
茂密的树林里没有一条小路,一阵凉风吹拂过草木之间。
残破的城墙已经看不见了,但殿宇依然雄伟。
想象当年迁走的明孝陵建于初建时,工匠们的技艺一定很精湛。
老和尚为我摆下了饭食,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谈笑。
我怀着对历史深深的感慨,望着夕阳渐渐西沉。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于元贞元年(1295年)九月八日游灵谷寺时的即景之作,也是他现存诗中的佳篇之一。全诗紧扣题意,以咏叹的语气描绘了明孝陵的历史沧桑以及灵谷寺的风貌。作者用词简练而生动,描写细腻而形象,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